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构建离不开新农村的建设,离不开农村经济的发展。当今,“三农”问题始终是政府工作的重点和难点,要解决“三农”问题,其核心是要发展农村经济、增加农民收入,而这需要有一套合理、健康运行的农村金融体系提供充足的资金支持。但当前我国农村金融体系并不能适应农村经济的发展需要,现有的农村金融制度不能够满足农村经济主体的融资需求,农村地区,金融的缺位成为农村经济发展的瓶颈。正因如此,研究我国农村金融的发展,就具有重大的理论和现实意义。农户是农村的经济主体,随着农村经济的发展,农户产生了大量的金融需求。然而,目前农村金融市场上只有农信社和邮储两家正规金融机构(但邮储贷款业务起步晚,在目前来看并未在满足农户融资需求方面起到很大的作用),但都由于金融机构自身以及外部的原因,导致其为农户提供的金融服务有限,不能很好的满足农户的金融需求,农户的融资行为受到严重抑制。因而,更多的借助于农村内部自发产生的金融形式。农户借贷是农村金融的重点和难点,本文试图通过对我国农户借贷行为的研究,分析农户借贷行为特征以及影响农户借贷行为的因素,从而提出符合我国实际的农村金融发展的政策建议。目前国内学者对于农村金融的研究非常多,但均以规范分析为主,研究内容主要是从宏观层面探讨目前我国农村金融存在的问题和解决方案,而从微观层面,特别是从农户借贷需求的角度进行实证研究的则不多。因此,笔者试图以农户借贷行为作为切入点,全面、准确地分析农户金融需求状况和农户借贷需求的特征及其影响因素,对于农村金融机构改善金融服务、提高效率、确定市场定位及金融创新具有一定的现实意义。本文对重庆市彭水县4个乡镇的样本农户进行了调查分析,分析了农户的借贷特征及其影响因素,在此基础上提出了相应的政策建议。全文共分为五个部分:第一部分,主要介绍本文的选题背景,对相关概念和研究对象的界定,明确本文的研究目的和意义。第二部分,主要介绍农村借贷市场理论和农户借贷行为研究的相关文献综述,为本文的理论基础部分。主要包括以下几方面内容:农村借贷市场上的三种理论;从借贷用途、借贷规模、借贷来源、借贷频率、借贷期限等角度对我国农户借贷行为特征的描述;国内外有关农户借贷行为影响因素分析的理论文献。第三部分,主要为对调查农户借贷活动基本特征的描述,主要从调查地区总体情况说明、农户资金借贷的总体情况、农户借款的用途、规模、频率、借贷对象与利率、期限、确保还款的手段以及农户对农商行的认知等方面对农户借贷行为进行实证描述与分析。第四部分,主要对影响农户借贷行为因素进行实证分析。本章首先对影响农户借贷行为的因素从农户的有形资产和人力资本两个角度提出理论假说,然后分别从农户非农业收入、自有资产、家庭基本情况以及户主基本情况四个方面进行实证分析。第五部分,为本文的结论部分,包括结论与建议。主要在前文的研究基础上得出相应结论,最后分别从国家政策层面、基层政府领导层面、银行层面和农户层面四个层面提出政策建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