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分析2型糖尿病患者颈动脉内中膜增厚及颈动脉斑块的流行现况和临床特征,探讨2型糖尿病患者颈动脉内中膜增厚及颈动脉斑块的相关因素,并比较两者相关因素的差异,以期为早期发现高危人群并采取有效的预防或治疗措施,进而减少2型糖尿病并发心血管疾病的发生提供科学研究依据。方法:回顾性查阅2008年1月1日至2013年3月1日天津医科大学代谢病医院住院的2型糖尿病患者(2525例)的病历资料,摘录相关信息,以其中进行颈动脉超声检测内中膜厚度的患者(1167例)为研究对象,分析2型糖尿病住院患者颈动脉内中膜增厚及颈动脉斑块的检出率及临床特征。采用病例对照研究方法,分别以颈动脉内中膜增厚的2型糖尿病患者(604例)及有颈动脉斑块者(162例)作为病例组,以颈动脉内中膜厚度正常的2型糖尿病患者(401例)作为对照组,采用非条件Logistic回归对颈动脉内中膜增厚及颈动脉斑块的相关因素进行单因素和多因素分析,计算比值比(OR)及其95%可信区间(95%CI)。结果:1、1167例2型糖尿病住院患者中,604例有颈动脉内中膜增厚,检出率为51.8%;162例有颈动脉斑块,检出率为13.9%;随着糖尿病患者年龄的增加、病程的延长,颈动脉内中膜增厚和颈动脉斑块的检出率均逐渐增加。2、在2型糖尿病患者中,与颈动脉内中膜厚度正常组相比,颈动脉斑块组及颈动脉内中膜增厚组的年龄较大,在职、退休者的比例较大,糖尿病病程较长,现患冠心病、高血压和糖尿病视网膜病变者的比例较高,收缩压(SBP),血尿素氮(BUN)、血肌酐(CRE)、血纤维蛋白原(FIB)水平较高,颈动脉斑块组的尿蛋白(UPRO)水平较高,吸烟者比例较高,颈动脉增厚组接受胰岛素治疗和口服降糖药治疗者的比例较高,尿微量白蛋白(UMA)水平较高,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3、单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男性、高龄、退休、吸烟、肥胖、糖尿病病程长、胰岛素治疗、口服降糖药治疗、糖尿病视网膜病变、糖尿病肾病、现患高血压和冠心病、血纤维蛋白原水平(FIB)>4.0g/L与2型糖尿病患者颈动脉内中膜增厚的高风险相关;男性、高龄、退休、吸烟、糖尿病病程长、糖尿病视网膜病变、现患冠心病和高血压、血尿素氮(BUN)≥8.3 mmol/L、血纤维蛋白原水平(FIB)>4.0g/L、C反应蛋白水平(CRP)≥8 mg/L与2型糖尿病患者颈动脉斑块的高风险有关。对上述单因素分析有统计学意义的变量进行多因素非条件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高龄、男性、肥胖、现患高血压、现患冠心病与2型糖尿病患者颈动脉内中膜增厚的高风险相关;高龄、吸烟、血浆纤维蛋白原>4.0g/L和现患冠心病与2型糖尿病患者颈动脉斑块的高风险相关。结论:1、2型糖尿病住院患者中颈动脉内中膜增厚和颈动脉斑块的检出率较高;年龄越大、病程越长的2型糖尿病患者颈动脉内中膜增厚、颈动脉斑块的检出率越高。2、高龄、男性、肥胖、现患高血压、现患冠心病与2型糖尿病患者颈动脉内中膜增厚的高风险相关;高龄、吸烟、高血浆纤维蛋白原水平、现患冠心病与2型糖尿病患者颈动脉斑块的高风险相关;颈动脉内中膜增厚与合并颈动脉斑块的风险因素存在差异,有待于进一步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