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在经济全球化的浪潮中,我国对外贸易正以前所未有的势头向前发展,2006年进出口总额达到17606.9亿美元,比去年同期增长23.83%。在我国对外贸易迅速发展的同时,也出现了出口效益低下、竞争力弱、贸易结构不合理、环境资源问题突出等一系列问题。转变外贸增长方式,实现贸易可持续发展已成为当务之急。我国政府对这一问题也相当重视,自20世纪90年代以来陆续制定和实施了一些战略措施,在一定程度上促进了我国外贸增长方式的转变,但粗放型的外贸增长方式没有得到根本性转变。同时外贸增长方式转变也日益受到国内学者的重视,而相关研究仍然有待进一步深入。
本文对我国外贸增长方式的转变进行了研究。文章分为六个部分:
第一部分是“导论”。在这一部分首先介绍了本文的研究背景引出研究主题,接下来对相关研究作了简单介绍并在此基础上确立本文的研究主题及基本结构,最后是本文的研究意义和研究方法以及可能的创新之处。前言部分为整篇文章的研究奠定了基础,构建了本文的基本框架和内容。
第二部分是“外贸增长方式与可持续发展的基本概念界定及一般关系分析”。这一部分主要包含三方面的内容:外贸增长方式概述、贸易可持续发展概述和贸易增长方式与可持续发展的一般关系。外贸增长方式分为粗放型增长和集约型增长。本部分对外贸增长方式的这两种增长方式的内涵和特征以及不同外贸增长方式各自的适用性做研究。接下来分析对外贸易可持续发展的内涵和要实现可持续发展必须要满足的条件,并根据可持续发展的条件要求来分别衡量粗放型和集约型外贸增长方式下的发展是否俱备可持续性。最后得出粗放型外贸增长方式不利于我国对外贸易的可持续发展,外贸增长方式转变和贸易可持续发展之间是相互促进的关系,提出要实现外贸可持续发展必须采用集约型的外贸增长方式。
第三部分是“我国外贸增长方式的现状及影响”。我国外贸发展的现状是:进出口贸易规模迅速扩大与效益低下并存、贸易结构有的优化但仍然不合理、劳动力优势与竞争力弱势并存、贸易发展不平衡。造成这种现状的原因是多方面的,既有理论认识的偏差也有深刻的现实原因。贸易保护主义、西方经济学中对进口的认识和比较优势理论都对我国的外贸增长方式有很大影响。除这些传统理论的影响外,我国对外贸易粗放式增长的直接原因是我国经济发展水平低,技术水平不高,资金缺乏,贸易体制不完善的基本国情。粗放型外贸增长方式与可持续发展的要求严重背离,它造成我国目前外贸依存度过高、外部压力增大、经济安全和可持续发展受到威胁。因此,我们必须转变现有的粗放型外贸增长方式。
第四部分是“我国外贸增长方式转变的方向及其确立依据”。我国外贸增长方式转变的基本方向就是要使外贸增长方式从粗放型向集约型转变,集约型外贸增长方式的内涵包括外贸与资源环境协调、内需与外需共同支撑、进口与出口平衡、质量和效益并重、贸易结构优化、服务贸易与货物贸易同步发展,并在此论述采用这种集约型外贸增长方式的理论依据。最后分析在实现这种转变的过程中我们需要遵循可持续发展的基本要求、结合我国经济增长方式转变战略的总体要求、遵循WTO及其他重要多边贸易组织的基本原则、借鉴其它国家的经验、培育内生增长优势等基本原则。
第五部分是“影响我国贸易增长方式根本转变的因素”。这一部分包括两方面的内容,首先是实现贸易增长方式转变的有利条件。我国要实现贸易增长方式的转变恰逢大好时机,不论是从国际还是国内来看,都存在一些有利因素。从国内来看,国内宏观环境良好、资金充足、市场巨大、产业结构提升迅速、技术进步明显、人力资源丰富、各类宏观经济指标良好以及人们思想意识的进步和加入WTO的契机;从国际来看,国际政治环境稳定,各国外交开始以经济为中心、国际经济增长持续强劲、高科技发展迅猛、商品结构日趋高级化、绿色贸易广泛兴起、等。在各种有利因素推动外贸增长方式向集约型转变的同时,也有一些不利因素制约着外贸增长方式的根本转变。从国内来看,我国粗放式外贸增长观念将在较长时期影响贸易增长方式的转变、国内贸易体制落后、外贸增长与资源环境矛盾突出、贸易质量和效益低下等情况很难在短时期改变;从国际来看,原油价格大幅上涨、全球经济不平衡、FTA和区域贸易合作发展迅速以及贸易保护主义的盛行等。我们必须清楚认识到实现外贸增长方式转变的有利条件和制约因素,才能采取积极的政策措施,利用有利条件,克服不利因素,为我国对外贸易方式转变创造条件。
第六部分是“根本转变我国外贸增长方式的对策”。这是本文的最后一部分,在通过前面几部分的分析和论述之后,本部分分析如何采取相应对策促进我国外贸增长方式由粗放型向集约型转变。这一部分分三节,分别从改变思想认识、调整对外贸易政策与战略和加强对企业的引导三个方面提出相应的政策措施。第一节从改变人们的思想认识入手,要求全面落实科学发展观、重新认识比较优势理论、正确认识进出口贸易在我国经济中的作用、强调立足非贸易品生产。第二节提出加快体制改革和创新;控制高耗能、高污染和资源性产品出口,增加能源、重要资源进口;积极扩展市场空间,发展国内市场,扩大内需并开拓多元的国际市场;提高出口的质量和效益;培育大型跨国公司,鼓励实现企业跨国经营;大力发展服务贸易。第三节是政府对微观经营主体的引导主要包括鼓励企业发展品牌战略、引导企业自主创新、支持有实力的企业“走出去”以及扶持发展循环经济和绿色产品的企业等方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