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表面改性和涡流发生器强化传热研究

来源 :大连理工大学 | 被引量 : 2次 | 上传用户:litianjin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低压蒸气冷凝广泛存在于发电、石油化工、热管等工业应用中,其过程强化对于能源的高效利用具有重要意义。蒸气压力的降低,一方面导致气液界面热阻显著升高,增加了蒸汽向冷凝壁面的传热热阻,另一方面液滴脱落滞后增强,液滴脱落尺寸和凝液热阻增大,导致冷凝传热性能大幅度下降。随着不凝气含量升高,气相传质阻力大大增加,气液界面热阻增大,同样严重恶化了冷凝传热性能。因此,加强气液界面传质、减小气液界面热阻是强化低压蒸气冷凝传热的关键。针对低压蒸汽冷凝,可基于固液界面效应,利用疏水或疏水-亲水组合表面调控液滴动态行为以增强气相传质和增加液滴脱落频率,强化冷凝传热;针对高不凝气含量的混合蒸气冷凝,冷凝壁面附近累积的不凝气层较厚,液滴动态对气相传质的强化作用减弱,可进一步利用新型翅片结构对气相流场进行调控,增强掺混,强化气相传质,进而强化冷凝过程传热。本文主要研究内容如下:(1)为利用凝液动态特性增强气液界面传质,在白铜管上制备了PFA涂层疏水表面和疏水-亲水组合表面。设计搭建了水平管管外冷凝可视化传热实验装置,实验研究了不同传热管上凝液动态特性对冷凝传热的影响。结果表明,低压蒸汽冷凝过程中,白铜亲水管为膜状冷凝,随蒸汽压力降低、过冷度增大,凝液粘滞增强,液膜厚度增大,气液界面波动减弱,水蒸汽从气相主体向低温液膜扩散的传质推动力降低,冷凝传热系数大幅降低;PFA疏水管为滴状冷凝,相较于白铜亲水管膜状冷凝,液滴冲刷、脱落频率升高,其对气相扰动程度增大,气液界面热阻降低,传热系数提高;疏水-亲水组合表面上,液滴自发由疏水区向亲水区抽吸,加快了疏水区表面更新速度,同时液滴抽吸造成气相瞬时真空,气相掺混增强,气液界面热阻减小,传热性能进一步提高。(2)设计了具有导流功能的三角形涡流发生器(TVGs)翅片结构,并对三角形涡流发生器结构进行了优化。该结构设计可诱导流体进入管后方尾迹区,增强传热区流体的湍动掺混,强化高不凝气含量冷凝条件下的气相传质过程,从而提高管翅式换热器的传热能力。采用k-epsilon模型数值模拟研究了该结构对流体流动和传热微观特性的影响机制。结果表明,存在三角形涡流发生器使圆管后面的尾迹区减少,热流体和冷流体之间的混合增强,涡流发生器对翅片表面二次流流动产生显著影响,涡旋数量增加,增强了流体湍动并减薄了边界层。较常规环形翅片管,带有三角形涡流发生器的翅片二次流强度Se增加了45.8%-57.9%,Nu提高了37.7%-42.2%。并基于数值模拟结果优化了三角形涡流发生器尺寸,当展弦比由3降低到1,冷凝传热性能可提高8.2%-77%。
其他文献
<正> 一、引言目前铀矿石的加工工艺产生大量带有放射性物质的固体、液体和气体废物。这些废物对环境有害。废物的组成和数量与所用的工艺流程和技术水平有关。目前世界上所
基于遥感技术并结合常规的水文数据模型构建,在计算水库水面面积的基础上,利用实地水文观测数据,建立水库面积~库容模型,进行水库水资源的定量测算。为科学合理地制定区域水
<正>骨折愈合问题长期以来一直为国内外学者所关注和研究。为了缩短骨折愈合时间,笔者根据中医理论,精选土鳖虫、血竭、骨碎补、煅自然铜、狗骨等中药,制成活血接骨散。自200
廉政风险防控机制是惩治和预防腐败体系的基础,是提升反腐倡廉建设科学化水平的重要途径。实证主义和行为主义范式诠释了腐败行为产生的内在发展规律和外在影响因素,揭示了腐
狩猎权产生于土地/水资源所有权和野生动物资源所有权,其客体是特定的狩猎场所和生活于其中的可猎捕野生动物,其内容由狩猎场所的使用权、实施狩猎行为的权利和取得猎获物所
根据济阳坳陷新近系油气成藏特点 ,提出网毯式油气成藏体系概念。该体系为 3层结构 :下部为油源通道网层 ,中部为仓储层 ,上部为油气聚集网层 ,这种岩相结构由河流层序发育过
构建和谐社会的基石在于公正。而公正的确立应该以区分法律义务和道德义务为前提,混淆法律义务和道德义务往往会造成国家公权力对私权利的侵害。要防范国家公权力对私权利的
目的半乳糖-α1,3-半乳糖(αGal)表位是猪到人异种移植中引起排斥反应的主要异种抗原。通过同源重组敲除猪α1,3-半乳糖基转移酶基因可从异种移植物表面彻底清除αGal表位。
将仿生触须技术应用于机器人领域对于人机协作感知有着极为重要的意义。在恶劣环境下,比如黑暗、粉尘、烟雾、潮湿和强电磁干扰等,传统的传感方法(如红外或超声波等非接触式
研究了以含磺酸基离子液体1-(4-磺酸基)丁基-3-甲基吡嗪四氟硼酸盐([4-sulfbmpyrazine][BF4])为酸性催化剂,以香茅醇、丙酸酐为原料合成丙酸香茅酯,采用正交实验方案对合成条件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