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浮士德在外国文学史上是一个不断被塑造的文学形象,从历史上十五世纪的一个真实的历史人物到十六世纪进入文学作品,一直到二十世纪,浮士德题材依然被不同时代的作家写入作品,赋予浮士德形象不同的内涵,本文第一部分从时间的脉络,顺叙浮士德在历史上的演变轨迹。本文第二部分立足于德国作家歌德创作的经典"浮士德"形象,追溯此前浮士德的形象演变,第一节,从历史人物到传说英雄,浮士德本是一个跑江湖的魔术师,他死后人们传说他用自己的灵魂与魔鬼作了交换,浮士德获得各种魔法,成为传说英雄,但是被基督教控制的上层社会所排斥,他使用魔法召唤《荷马史诗》中的人物,与美女海伦作乐,在文学作品里是一个宗教禁锢下的离经叛道者形象;第二节,从传说英雄到人文主义者,马洛将浮士德的故事改写成戏剧,浮士德与魔鬼签订用灵魂交换24年人生享受的契约,为了探索宇宙的奥秘,实现文艺复兴时期人们对财富、名誉、权力等一切人们对现世享受的追求,但是却无法在现世享受与宗教虔敬以获得灵魂安宁中取得平衡,成为一个悲剧的文艺复兴时期的知识探索者形象;第三节从人文主义者到启蒙斗士,歌德将浮士德写成要求获得最高满足的启蒙时代理想的化身,浮士德成为德国十八世纪终极真理的追求者形象。文章第三部分从三个方面细致地探讨浮士德形象的经典化,这里以歌德创作的"经典"浮士德形象为考察对象,阐明浮士德如何成为西方文学乃至世界文学中的一个经典式人物,第一方面是思想层面,浮士德具有探索意识,自我否定意识以及追求终极真理的意识,这让他在思想上具备了启蒙理性时代对真理认识的思想准备。第二方面是形象的艺术提升,从艺术手法上,叙述方式,情节构思,戏剧冲突以及心理呈现手段方面,叙述歌德对浮士德的艺术性筑造,作者通过一系列手法描绘了浮士德探索真理的广阔人生历程。第三方面是形象的价值升华,笔者认为浮士德的形象代表了欧洲一直到十八世纪的时代英雄形象的顶峰;浮士德为哲学上的人类自我实现在宗教层面以及实践层面指明了道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