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体育俱乐部这种组织形式在国外流行的历史源远流长,随着我国经济体制革的改革,竞技体育率先引入体育俱乐部体制,如我国各个省、市从企业产品命名的足、篮、排俱乐部。20世纪90年代初,以深圳大学为代表的高校积极倡导和推行体育俱乐部教学模式,随着教育改革的深化,作为高校教育重要组成部分的体育教学正在不断地适应这种变化。目前以体育俱乐部为模式的体育课程改革已经在众多高校开始实施,并且产生了一定影响,高校体育教学俱乐部模式的价值在实践中得到了一定程度的证明,并逐渐成为一种较新的教学形式在高校教学中得到任同。进入21世纪,特别是新的体育教学《纲要》的颁布,对高校的体育教学提出了更高的要求。高等学校推行俱乐部模式,与我国社会主义经济体制改革相适应,与大学生对体育课程教学的需求相一致,与新的体育教学《纲要》实施相一致,体现了“以人为本”的教学理念,是高校体育教学深化改革的发展趋势。因此,本文在对河南省普通高校采用体育教学俱乐部模式现状的调查研究基础上,通过河南省普通高校和国内其他已开展体育教学俱乐部的普通高校之间实际情况的对比分析,希望探索符合河南省实际情况的体育教学俱乐部模式。本文采用文献资料法、问卷调查法、数理统计法等科学研究方法,对省内外各10所开展体育教学俱乐部普通高校的师资力量、场地设施状况、体育教学方法及体育课程评价等方面进行了调查和分析。通过省内外开展体育教学俱乐部普通高校的综合对比,得出以下结论:1.河南省部分普通高校实施体育俱乐部教学有一定的师生基础,河南省高校大学生希望改变传统的体育教学模式,丰富体育课内容。学生体育消费观念成熟;且在此模式下,体育教师的体育专长能够得到充分的发挥。2.建立体育教学俱乐部,能够促进省内高校确立“以人为本,健康第一”的指导思想,尊重和满足学生的主体选择,提高学生上课的自由度,符合《全国普通高等学校体育课程教学指导纲要》的精神,师资队伍结构得到优化,体育场馆利用率得到提高,体育设施有了一定程度的发展,学生的体育能力得到提高。3.从我省已建立体育教学俱乐部高校的实践看,体育教学俱乐部模式还存在以下不足:现行课程设置单一,体育成绩考评方法过于绝对,缺少综合评价;教师专业过于集中,师资结构不合理,师资现状难以满足学生的需求;省内高校可用体育场馆设施少,体育场馆设置水平达不到要求;实施体育教学俱乐部模式管理难度大,如何改善和解决这些问题还需做进一步探讨,体育教学俱乐部是否能够完全取代传统的教学模式有待于更深层次的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