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始损伤对微扰动触发型岩爆影响的试验研究

来源 :广西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davidfeng2009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岩爆是地下工程开挖过程中,由于地应力突然释放,硬脆性围岩发生弹射破坏的地质灾害现象。根据岩爆的发生机制,将岩爆分为自发型和扰动触发型。根据外界扰动荷载的幅值相对大小,又可将扰动触发型岩爆分为强扰动触发型和微扰动触发型。微扰动触发型岩爆(以下简称触发型岩爆)是指发生前无明显的应力调整和微震活动,围岩的应力调整累积到一定程度,处于岩爆发生前的临界状态,此时在远处传来的微动力扰动荷载作用下发生弹射破坏的现象。除了受到动力扰动荷载和开挖后静应力集中的程度等外界荷载影响之外,触发型岩爆的发生与岩体本身的属性包括岩体的损伤程度和完整性具有密切联系。研究表明触发型岩爆肯定发生在已损伤的围岩中,同时深部地下工程施工中通过人为地增大围岩的损伤程度以控制岩爆的发生或强度,因此初始损伤对触发型岩爆的影响研究是具有现实意义的。通过加热到高温然后冷却的方法,制备了不同损伤程度的立方体花岗岩岩样,采用广西大学自主研发的高压伺服动真三轴试验机,开展了动力扰动荷载作用下的单面临空真三轴岩爆试验,在室内模拟了不同初始损伤条件下岩石的触发型岩爆孕育过程,分析了不同初始损伤对岩样的触发型岩爆的弹射过程、弹射动能、破坏形态、岩爆碎块的影响,为揭示初始损伤对触发型岩爆的影响规律与机制提供科学依据。研究结果表明:1当岩样初始损伤度超过某个极限值时,动力扰动前所施加的静应力将导致岩样发生自发型岩爆,触发型岩爆将无法发生;2在静应力不导致岩样破坏的条件下,在相同的静应力和动力扰动荷载组合作用下,随着初始损伤的增大岩样越容易被动力扰动触发岩爆,对于同一初始损伤岩样,当静应力水平超过或等于某一门槛值时触发型岩爆才能发生;3触发型岩爆的弹射动能随岩样初始损伤呈现先增大后减小的变化趋势:与D(岩石初始损伤)=0,0.6,0.7相比,D=0.2,0.3,0.4下岩样的弹射动能较大,其中D=0.3时弹射动能最大。此外,D≤0.3时,岩爆碎块的平均破坏粒径随D增大呈小幅度增大趋势,D>0.3时,岩爆碎块的平均破坏粒径随初始损伤度增大而大幅度减小。4岩石初始损伤的"合适"加大将导致岩石的触发型岩爆的倾向性增强,并提高了其发生更强烈岩爆的潜能。
其他文献
水电站压力引水系统非恒定流计算分析是水电站设计、运行、控制的重要研究内容。水轮机调节系统的稳定性,直接影响电站和机组的安全运行及其所生产的电能质量。本文在分析、总
将地面平面坐标系统和高程系统数据传递到井下的测量工作叫做联系测量.地铁联系测量是将地面上地铁施工控制网平面坐标、高程坐标传递到地下隧道,作为地下控制测量起算数据的
CPⅢ控制网测量技术在高铁中已成功运用,地铁采用此技术将提高铺轨精度和效率,是铺轨施工、运营养护的发展趋势,目前国内现行测量规范还无具体的要求,需对一些精度指标、测量
雄性生殖细胞体外培养的研究是生殖生物学研究领域的一个热点。目前,哺乳动物生殖细胞的体外培养已经取得巨大的进展,基本实现了体外培养中精原细胞的增殖分化,精母细胞经减
目前济南市已形成岩溶地下水、南部山区水库水、北部平原水库引黄水、城市再生水及长江水等多水源供水格局,保证了城市用水。但是如何为生活提供优质地下水和维持常年泉水喷
卵石地层作为典型的冲洪积地层在中国广泛分布,受沉积环境影响,各地卵石特性差异较大.作为地基材料,卵石地层的承载特性良好;但是作为施工改造的对象,由于其松散性、颗粒不均
本文以广西北部湾经济区为研究对象,主要利用GIS软件的空间分析功能,从洪灾的危险性、易损性和防洪减灾的薄弱性三个方面出发,建立了洪灾风险分析的模型及相应的指标体系,对
基于对北京城市道路的地质情况和路面结构的调查研究,以北京市典型的粉土地质为例,结合粉土三轴试验的应力-应变曲线,利用颗粒流离散元程序对实验结果进行拟合,得到其颗粒模
地铁工程线路较长,所处的环境一般比较复杂,各种不利因素都会对工程施工产生影响,加大施工难度及风险.本文以16号线工程为例,详细介绍勘察和施工中存在的重难点以及技术措施,
本文在引出抗拔系数的概念及影响因子的基础上,以具体事例为背景探讨了桩周岩土的对抗拔系数影响的机理,分析了受载荷方式,土的剪切模量,桩泊松比,桩土摩擦角,桩的弹性模量,桩的截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