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鹖冠子》文学性研究

来源 :山东师范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lfhua2002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鹖冠子》是著录在《汉书·艺文志》“诸子略·道家”的一部先秦古籍,由战国末期楚国隐士鹖冠子所著,大约成书于公元前220年左右。该书以道家思想为主,兼容儒、法、兵、阴阳等多家学派思想,内容广博丰富、深奥精微。但由于长期的“伪书”之说,其研究一直处于边缘化状态。1973年《鹖冠子》研究迎来重大转折,学界研究视角不断增多,但多集中于其哲学、思想方面和一些考据性研究,对于文学性方面的研究涉及甚少。《鹖冠子》行文用辞古雅含蕴,具有一定的文学性。刘勰曾赞《鹖冠子》言“鹖冠绵绵,亟发深言”(1)。对于认定《鹖冠子》基本不伪的今天,文学性研究的稀缺无疑是个缺憾。基于《鹖冠子》目前的文学研究现状和《鹖冠子》本身所具有的文学价值和影响,挖掘探究《鹖冠子》的文学性,意义重大。故本文从《鹖冠子》的文学性出发,分为七部分,侧重于对其文学特征进行分析和阐述。第一部分按照历史脉络对《鹖冠子》成书至今的研究和接受状况做了简单的梳理概述。同时,对《鹖冠子》被认定为“伪书”,长期冷落边缘化的原因和情况试做了分析。第二部分论述《鹖冠子》的著者、成书时间以及著录情况,考订了鹖冠子的生平籍贯;对《鹖冠子》具体的成书年代、鹖冠子及其弟子在成书过程中作用均进行了探讨论述。第三部分论述《鹖冠子》的思想内容。首先探讨分析了《鹖冠子》的学派归属,继而对其道法观、天人观、选贤观、用兵观等主要思想做了较为详细的论述。道法观是《鹖冠子》思想的核心,天人观、选贤观、用兵观则是《鹖冠子》“道法互用”关系的外在表现。第四部分论述《鹖冠子》的文体,主要对《鹖冠子》论说文类型及风格特征进行了探讨,将《鹖冠子》三卷十九篇文章进行了分类:对话式、格言式、寓言式、专题式,并对前三种类型的特征进行了论述。第五部分探讨论述《鹖冠子》的论说艺术。从《鹖冠子》的论说辩证技巧、论说文的风格特色两方面进行了分析阐述。《鹖冠子》运用发展了分层论证、譬喻、因果照应等多种论证技巧,论说文环环相扣,严谨周密;譬喻时现,哲意迭出;气势充沛,绵绵不绝,具有强大的感染力和说服力。第六部分是对《鹖冠子》的语言艺术特点的论述。《鹖冠子》句式严密整饬,骈散相间,善用四言韵语,工于对句,表现出连绵动荡的形式美感和均衡感,以及琅琅上口、铿锵悦耳的节奏感和韵律感;语言风格驳杂多样,追求客观务实的言辞观。第七部分论述了《鹖冠子》对后世的影响。
其他文献
民营化改制后的中小国企,其核心员工具有不同于一般企业核心员工的心态和心理特征,这些心理特征是分析核心员工激励要素的基础。本文认为中小改制企业核心员工的激励要素主要
大兴安岭地处我国寒温带地区,地带性植被是以兴安落叶松为主的明亮针叶林,它不仅是大兴安岭地区最具代表性的森林生态系统,而且也是松嫩平原和呼伦贝尔草原的天然屏障,维护着
社会经济的不断发展,企业工程建设项目也变得越来越多;与此同时,在建设项目投资控制的过程中也出现了一些问题,这些问题的存在对企业工程建设项目的投资有着很大的影响;文章
哈耶克是二十世纪西方自由主义学派的代表人物。他的思想涉及经济学、政治哲学、法学、伦理学等诸多领域。他为捍卫自由主义的理想,毕其一生精力对计划经济体制进行了全面而
虚拟现实技术在逐渐运用到风力发电中,传统风力发电机组一般自然位置比较偏僻,不利于实际现场的风电设备检修培训。为解决这一问题同时提高风电检修人员的专业检修技能,运用3
“白马湖作家群”是以夏丐尊、丰子恺、朱光潜、朱自清、俞平伯等为代表的一个具有鲜明生态审美特色的现代作家群体,这个群体在从事文学创作的同时,又积极投身教育,还涉足出
作为清中期诗学界的重要人物,方东树受到了家学的熏染,继承了方苞、姚鼐、刘大櫆等桐城派先贤的诗论文论,并加以开拓、创新。同时,在清代“汉宋之争”的学术背景下,一方面,方
在我国电力系统中风力发电所占的比例逐渐的提高,我国的风力资源丰富,并且风力资源是可持续利用的清洁能源,因此风力发电逐渐得到了人们的认可,但是风力发电机组的运营安全和
笔者经多年临床发现,青黛在中医儿科临床有广泛的应用,随配伍不同而作用不同,现总结如下。
随着社会的进步,经济的发展,人们越来越关注人的生活水平和生活品质,由此环境监测就越来越受到人们的重视和关注,如今随着环境监测社会化服务的推行,如何贯彻落实和有效推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