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改革开放以来,随着中国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城镇化的推进以及户籍制度的改革,各区域间的人口流动日趋活跃,流动人口规模迅速扩大。现有关于流动人口空间格局及其演变机制的相关研究大多以省级、地级市尺度展开,而县级尺度下的研究较为欠缺。本文基于2000、2010年两次人口普查数据资料,采用GIS空间统计分析法和空间计量模型,在县级空间尺度下探讨中国流动人口空间分布状况,并对其空间分布格局的演变特征及其影响因素进行分析。以期进一步深化对人口流动迁移及其制约机制的认识,同时为流动人口服务管理和区域发展提供参考。研究发现:(1)流动人口空间分布格局具有较强的稳定性,2000~2010年期间,流动人口在东、中、西、东北4大区域的比例保持稳定,东部地区是流动人口的主要流入地,东部地区的长三角、珠三角、京津冀等城市群是省际流动人口的主要集聚区,省内流动人口较为零散的分布在各省省会城市,流动人口分布重心有向西北方向移动趋势。(2)中国流动人口在空间分布上存在关联性,表现出明显的空间集聚特征。随着时间的推移,其空间集聚程度和关联性有趋于增强的态势,流动人口在东南沿海有集中区连片化发展趋势,内陆地区的部分省会城市也吸纳了大量的流动人口,流动人口内陆化趋势也逐渐显现。(3)伴随着长三角、京津冀等城市群的迅速发展,推动着流动人口重心向东北方向移动,也推动着流动人口集聚类型的转变,从珠三角的单核心演变为珠三角、长三角、京津冀的多核心模式。(4)工资水平和区域就业能力是影响流动人口流入的主要因素,产业结构、固定资产投资、公共服务等也是吸引流动人口流入的重要"拉力",社会经济各要素在不同的地区间对流动人口规模有着不同的影响方向和力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