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本文是科技部基础资源调查专项项目(2017FY101300)和中蒙俄经贸合作与草原丝绸之路经济带构建协同创新中心国际合作项目(GJHZ201704)的重要组成部分。城镇化过程可以有效促进社会经济的发展、人民生活的提高和居住方式的转变。在这个过程中,社会产业结构、人民生活环境和城市空间都在不断向现代城市转变。然而,尽管城镇化过程可以促进城市社会经济的发展,但如若不能正确引导和管理,这个过程就会带来资源浪费、环境污染、社会发展停滞不前等诸多问题。呼和浩特市与乌兰巴托市的城镇化发展水平存在不平衡现象,严重阻碍了两市人口、经济、空间、社会、环境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如何实现城镇化建设的全面、协调、均衡发展,对提高人民生活水平和实现地区经济社会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的意义。本文在人口迁移理论、经济增长理论、区位理论、生态经济理论、可持续发展理论的支撑下,将呼和浩特市和乌兰巴托市作为研究区域,评价两市可持续发展水平并作对比分析。首先建立呼和浩特市与乌兰巴托市可持续发展综合指标体系,对指标选取进行解释和有效性分析,并运用主成分分析法和熵权法分别得出主成分载荷矩阵,计算2003-2016年两市人口、经济、空间、社会、环境五方面的综合指数以及两市整体可持续发展综合指数。其次,对两市准则层五个方面的可持续发展综合指数及所存在的问题进行对比分析。结果发现,呼和浩特市在人口可持续和环境可持续方面表现不理想,近些年人口可持续综合指数边际增长率呈下降趋势,而环境可持续综合指数虽整体增长但不稳定,表现为环境修复效果明显,污染源排污控制效果较差。呼和浩特市空间可持续综合指数增长速率放缓,经济可持续和社会可持续发展状况较好;乌兰巴托市人口可持续综合指数呈倾斜的S型变化,社会可持续发展水平较低,表现为基础设施不健全,阻碍了社会的进一步发展;经济可持续呈小幅度S增长,而后期增长乏力,主要因为产业结构不均衡所致,空间可持续和环境可持续发展较好。另外,由两市权重占比可知,呼和浩特市可持续发展主要依靠经济和社会可持续发展的推动,而乌兰巴托市则主要以人口和环境可持续共同推动。再次,对两市整体可持续发展综合指数进行对比分析,结果表现为呼和浩特市可持续发展整体较为平稳,而乌兰巴托市则相对波动较大。结合两市准则层与指标之间的相关关系可知,两市具有不同的优势和不足。最后,根据研究结果提出两市可持续发展中存在的问题,并结合两市各自优势和不足多方面影响因素对两市可持续发展提出建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