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随着“大众旅游”的高速发展,旅游成为一种群众性的社会经济活动,随之而来的旅游伦理问题越来越多地引发了各国政府、旅游组织和学术界的关注。在旅游者的行为中,部分旅游者的行为陋习严重损害了中国文明古国、礼仪之邦的形象,其中一些不道德行为甚至造成了旅游资源不可逆转的破坏。提升中国旅游者旅游伦理素质,治理旅游行为陋习成为进一步发展旅游业的当务之急。旅游者作为一个特殊的暂时的“角色”,是整个旅游活动的核心和旅游业发展的原动力。要减少旅游者在旅游活动中对环境和社会的不良反应,最有效的途径使通过旅游者旅游伦理教育从根本上改变旅游者传统的思维方式和价值观,自觉的遵守旅游伦理规范。旅游伦理教育是指运用旅游伦理原理,针对旅游活动中所产生的伦理行为和旅游活动中所应当遵守的伦理准则规范,通过各种形式对旅游伦理主体所进行的教育,使旅游伦理主体形成一定的旅游伦理观念、旅游伦理品质、旅游伦理情操,从而进行符合旅游伦理的旅游实践活动。旅游者伦理教育的内容主要包括旅游者的交往伦理教育、消费伦理教育、生态伦理教育和社会公德教育。构建适合我国国情的旅游者论理教育体系主要从国家、旅游行业和社会三个层面着手。国家层面上,从相关法律、法规和旅游者行为规范等制度层面加强旅游伦理规范的建设,通过国家一定程度的强制规范和“惩戒”来教育和约束旅游者伦理。旅游行业层面的旅游者旅游伦理教育主要包括从含行业公约、行业自律、合同约定、行业产品和从业人员的行为等等方面教育旅游者。社会层面对旅游者旅游伦理教育主要包括媒体舆论监督、社区活动、学校教育、家庭教育等等方面教育体系的构建。总之,旅游者旅游伦理教育是中国旅游业发展内在的必然要求,是旅游业可持续发展的保障。旅游者旅游伦理教育要充分利用中外伦理思想资源,重在构建旅游者旅游伦理教育机制,方能达到理想的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