软坚散结法治疗心血瘀阻型不稳定型心绞痛的临床观察

被引量 : 1次 | 上传用户:ryan_cheng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观察软坚散结法治疗心血管内科门诊就诊或病房住院病人冠心病心血瘀阻型不稳定型心绞痛(UA)患者的临床疗效和安全性,为中医临床治疗冠心病不稳定型心绞痛提供新的治疗思路和治疗方法。方法:本研究为前瞻性随机对照试验。所选病例均来自于2011年6月至2012年2月于中国中医科学院望京医院心血管内科门诊就诊或病房住院患者,将60例心血瘀阻型不稳定型心绞痛患者随机分为2组,治疗组与对照组各30例。治疗前两组患者的一般情况如年龄、性别、危险因素等无统计学差异,各项观察指标也无统计学差异(P>0.05),二者具有可比性。在治疗上,对照组采用常规西药及活血化瘀中药治疗,治疗组在常规西药及活血化瘀中药治疗的基础上加用软坚散结的药物,两组疗程均为4周。主要观察指标包括心绞痛积分、心绞痛疗效、所需硝酸甘油用量、中医症状积分、中医症状疗效、心电图疗效、丙氨酸氨基转移酶(ALT)、肌酐(CRE)、尿素氮(BUN)、高密度脂蛋白(HDL)、胆固醇(TC)、甘油三酯(TG)、低密度脂蛋白(LDL),将治疗前后的各数据进行整理及统计学分析。统计方法上,等级资料采用秩和检验,计数资料采用卡方检验,计量资料采用t检验。结果:治疗后,对照组心绞痛总有效率86.67%,治疗组心绞痛总有效率93.33%,经秩和检验,二者具有显著性差异(P<0.05),治疗组显著优于对照组。同时,对照组中医症状总有效率为76.67%,治疗组中医症状的总有效率为90.00%,经秩和检验,二者具有统计学差异(P<0.05),治疗组明显优于对照组。对照组心电图改善总有效率70.00%,治疗组总有效率76.67%,经秩和检验,二者具有统计学差异(P<0.05),治疗组明显优于对照组。此外,软坚散结法能显著改善患者的所需硝酸甘油片用量(P<0.05),以及胸闷痛、心悸等主观症状(P<0.05),能显著降低TC、LDL(P<0.05),但两组患者治疗前后ALT、BUN、CRE、HDL、TG的改变无统计学差异,且治疗前后对甲功以及血尿便三大常规等无显著性影响(P>0.05)。结论:本研究初步表明软坚散结法具有以下作用:显著改善患者的胸闷痛、心悸等症状,能够有效地改善脂质代谢,有效降低TC、LDL,改善患者的心绞痛发作次数、每次发作时间、所需硝酸甘油片用量,改善心电图疗效,两组治疗方案对患者的肝肾功能、甲状腺功能以及血尿便三大常规等无显著影响,且患者服药过程中无明显不良反应,初步显示临床使用软坚散结法治疗心血瘀阻型不稳定型心绞痛安全而有效,可推广应用。软坚散结法治疗冠心病心血瘀阻型不稳定型心绞痛丰富和发展了中医药治疗不稳定型心绞痛的临床思路和方法。
其他文献
目的探讨巨噬细胞移动抑制因子(MIF)与2型糖尿病(DM)并发大血管病的关系。方法 2型DM患者126例按是否发生大血管病变分为A组(n=65,发生血管病变者)和B组(n=61,未发生血管病变者),同期
云南作物遗传资源十分丰富 ,主要植物有 5 0 0余种 ,已整理于中国作物种质资源信息系统的有 10 819份 ,占全国的 5 6 5 %。云南省农业科学院已收集、保存各类作物种质资源 2
城市滨水空间作为具有巨大比较优势的空间领域,是当前城市发展和研究的重点。目前国内对城市滨水空间研究多从不同角度进行论述,未形成完整的理论研究体系。在收集和整理近10
《四个春天》是导演陆庆屹拍摄的一部私人化的纪录电影,讲述的是他的父母和家庭故事。在这部影片里,陆庆屹展现了家庭生活的典型场景和生活的仪式感,探索了家庭影像日记的公
高中阶段是学生从青少年迈向成年的关键时期,也是促进学生形成自主学习的重要时期。自主学习既是实施素质教育的应然选择又是个体实现终身学习的必然要求。转变学习方式,倡导自
今日之世界呈现出纷繁浮躁,今日之中医亦有关乎自身本质与前途的困惑。在浮躁与困惑并存的时代,把握世界与自身文化之源流和发展节点是谓根本出路。世人一心以悍步赶路,却忘
苏霍姆林斯基曾感叹:“从我手里经过的成千上万的学生中,留给我印象最深的并不是无可挑剔的模范生,而是别具特点的、与众不同的孩子。”我班的森森默默地坐在角落里。这个孩
目的:分析归纳肺间质纤维化患者的一般情况及中医证候等因素之间的关系,探讨肺间质纤维化的中医临床证候规律,为本病的临床辨证治疗提供相关理论依据。方法:本课题通过调查问卷
从巡航导弹协同作战的发展现状出发,划分了巡航导弹的协同作战阶段,给出了发射后不管巡航导弹与遥控巡航导弹的任务规划需求,分析了两种类型导弹在不同协同作战阶段的任务规
高瞻远瞩的总体把握,异彩纷呈的细节摹写,灵巧多变的篇章结构,因事见人、因人设事、自觉层面的写人,是《左传》战争描写的总体特色,它体现在《左传》众多的战争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