瓦尔特·本雅明的灵韵理论与其审美人类学思想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wfj0808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瓦尔特·本雅明,(Walter Benjamin,1892—1940)德籍犹太人,西方马克思主义著名代表人物,被认为是“欧洲最后一名知识分子”,并被誉为20世纪最有原创性的思想家之一。他有罕见的才华,渊博的学识,他丰富深邃的思想可以给我们很多方面的启迪。本文从他庞大繁杂的思想中择取他关于“灵韵”的描述,着重考察他对“灵韵”这一个概念的文化阐释。以灵韵理论为切入点,本雅明的灵韵理论是他用艺术人类学的方法对人类艺术形式进行研究而形成的。他对整个人类生活作了一种整体性的把握,并在此基础上深入研究了人类各个历史时期的生产方式与人的生存状况,并紧紧围绕艺术问题的研究来进行。他认为每种艺术样式都有特定的历史文化生存土壤,艺术形式随着社会形态的变迁而改变。他考察了各个历史时期相对应的艺术样式,着重研究的是:史前文明时期的神话,前资本主义文明时期的灵韵艺术,资本主义文明时期的机械复制艺术。“灵韵”这一词最早是本雅明用于阐明人与世界的关系的概念,进而他又用于阐析传统古典艺术中人与审美对象的关系,最后又扩大开来,用于阐释人与人之间的伦理关系。这样“灵韵”这一概念体现的文化内涵就与人类学研究中所关注的人与自然、人与社会、人与人之间的关系都有密切关联,从而与审美人类学的研究视角相通相合。本文对本雅明的灵韵理论进行了宏观与微观相结合的研究,并结合具体的文艺现象,从共时性与历时性相结合的维度进行分析,本文采取中西比较的研究方法对本雅明的灵韵理论进行文化阐释,并从人类学视角阐发其中所蕴涵的审美人类学思想。本文主要组成部分:第一部分,介绍国内外有关本雅明研究的大致情况,评析审美人类学的基本精神,分析本雅明灵韵理论中的审美人类学视角。第二部分,概括本雅明灵韵理论的基本内容。首先是灵韵萌芽于史前文明时期的神话中,认为灵韵与神话有着内在的一致性。然后到灵韵成熟于前资本主义文明时期的灵韵艺术中,从而概括出灵韵所具有的特性:灵韵的独一无二性,对灵韵体验的整体性,灵韵的主体间性。最后在资本主义文明时期,机械复制艺术取代了灵韵艺术,从而灵韵逐渐走向衰落。在这个时期通过灵韵艺术与机械复制艺术的对比,剖析了灵韵衰落的原因:第一,社会历史文化条件的改变;第二,艺术传播的可复制性;第三,艺术的功能从膜拜价值转向展示价值;第四,审美观照方式从有距离的凝神观照到无距离的震惊体验;第五,艺术价值的永恒性到可修改性。第三部分,通过与中国古代美学的韵论比较,加深对本雅明灵韵理论的文化认识:首先,本雅明的灵韵理论偏重于视觉形象,而中国古代美学的韵论偏重于听觉的形象;其次,本雅明的灵韵理论更具有批判现实的革命性,而中国古代美学的韵论更多是强调一种隐忍守拙的精神。第四部分,探析本雅明灵韵理论中所蕴涵的审美人类学思想。第一,灵韵与仪式相关——灵韵的产生与艺术最初的仪式功能相关;第二,关于他者的目光:灵韵是他者回眸的目光;第三,对自然美的体现:参照自然事物的灵韵来阐明艺术作品的灵韵;第四,审美启蒙与救赎,认为灵韵独一无二、自律性的特性标示了一种独立外在的态度,可以唤醒当下异化状态中大众的麻木意识,从而获得审美启蒙与救赎,实现人的自由而全面的发展。第五部分,探讨本雅明灵韵理论的意义。首先是历史唯物主义烛照下的人类学视角的理论意义:有助于深化审美人类学研究的思维向度;其次是对天人合一审美理想的体现的现实意义:可与审美人类学研究一起介入到当下的文化建设,为建设和谐文化、和谐家园、和谐社会提供理论性的启迪。
其他文献
本研究收集了162例经冠脉造影证实的或有陈旧心肌梗死病史的冠心病心绞痛患者,采用名老中医证候要素用药进行干预,观察了方证对应程度与疗效的相关性研究。还收集了76例冠心
随着全球经济一体化和科技的迅猛发展,英语作为国际语言在现代社会中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中国经济的迅猛发展以及成功地加入世界贸易组织呼唤越来越多的能运用英语进行
人的本质问题是古今中外的思想家、哲学家求之不解的斯芬克斯之谜。马克思、恩格斯在新的实践及其对实践的科学理解的基础上,创立了马克思主义,从而确立了马克思主义对人的本
对比是语言学研究的一个趋势,也是一个重要手段。从语义角度看,词以下的语义问题,即词素义的研究似乎还远远不够。20世纪90年代以来,认知语言学在语言学界得到相当快速的发展
针对传统永磁直驱风力发电机结构重量大、齿槽转矩严重、定转子之间存在电磁吸力并存在铁心损耗等问题,采用Maxwell2D软件,优化了传统永磁直驱风力发电机的极数、磁钢宽度和
在中国城市化进程中,随着农村劳动力大规模地向城市转移,在广大农村地区出现了规模庞大的留守儿童群体。这种现象在广西边境地区也同样存在,在边境地区,留守儿童的父母双方或
“警策”是中国古代诗学文献中的常见词语,本义是指以鞭策马,晋陆机《文赋》将其移植到诗文评论上来,钟嵘《诗品》则把它专用于诗歌批评领域。对“警策”涵义的理解是一个比
本文研究了面向区域文化协同创新的本质内涵,提出资源整合和主体互动两个协同创新研究维 度,并以广东外语艺术职业学院艺术设计平台为例,探索面向区域文化的协同创新平台的建
<正>一、信息传播中的"乌合之众"及其特点在勒庞看来,"乌合之众"就是群体,一群人聚合在一起构成了一个"心理的群体",他们并非简单的人数累加,而是"永远漫游在无意识的领地,会
场景、角色、物体是影视动画的三大形象元素。场景设计服务于角色的设定和剧情的发展。成功的场景设计既要有表现的合理性,还要有高度的创造性和完美的艺术性。这种随着时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