超越孤独——论马尔克斯作品中的孤独主题

来源 :江西师范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yangfanyuanhang1020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加西亚·马尔克斯是二十世纪风靡全球的哥伦比亚现实主义代表作家,《百年孤独》,《族长的没落》,以及《霍乱时期的爱情》是他的三部长篇小说代表作,尤其是其1982年荣获诺贝尔文学奖作品《百年孤独》,将二十世纪拉丁美洲的魔幻现实主义文学思潮推向高潮,奠定了拉丁美洲文学在世界文坛中的辉煌成就。 孤独,是马尔克斯创作的一贯主题,不论是他的中短篇小说,还是长篇小说,作品中诠释了各种各样的孤独,如生存的孤独,权力的孤独,爱情的孤独等等;孤独在人类史的长河中是一个永恒的话不尽的母题,在马尔克斯的作品中,孤独不仅具有哲学上的形而上的意味,也具有形而下的涵义,它既蕴涵了人类本质意义上的孤独,也代表了拉丁美洲独特的民族意识,即孤独的拉美意识。 既然孤独是马尔克斯作品的一个重要主题思想,本文即从孤独主题出发,结合马尔克斯的三部长篇代表作品,即,《百年孤独》,《族长的没落》,以及《霍乱时期的爱情》,主要采用文本结合的方法,从历史的角度探讨作品孤独主题的成因,分析作品中的孤独以及孤独主题外的艺术表征,最后一部分讨论马尔克斯的孤独主题体现了强烈的批判现实主义精神,全文将围绕孤独的主题而展开。
其他文献
作为明代“嘉靖八才子”之一的李开先一直以来主要是因其在戏曲方面的造诣受到研究者的关注,但实际上他的散文创作也颇有成就。他在王慎中、唐顺之的影响下提出自己的散文创作
电影和小说是两种不同的艺术形式,它们具有各自的叙事结构特点。小说叙事学和电影叙事学有着共同的叙事理论背景。随着大量小说被改编成电影,小说叙事和电影叙事的比较研究也
《诗经》时代,先民很早就开始注意到饮食器物与食品的搭配,《诗经》中的饮食之象也就表现出其特有的文化功能。中国古代文论注重具象与意象的描写创造,在文学创作过程中既注
2008年,全世界都被无情的金融危机席卷了。尤其是青年一代,有时跌落在虚幻的泡沫中迷失自我,有时徘徊于人生的十字路口举步维艰。这不禁令人联想到了二十世纪上半叶,在西方国家曾
王国维的审美主义思想形成于“跨文化历史语境”里,这种特殊的背景决定了他的审美主义思想不可能是西方审美主义思想的照搬引入,也不可能是传统审美主义诗学的简单延续,而只能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