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龋病和牙周病均是由牙菌斑引起的感染性疾病。变异链球菌(Streptococcus mutans,S.mutans,简称变链菌)和伴放线放线杆菌(Actinobacillus actinomycetem-comitans,Aa)是口腔菌斑的重要组成菌,以菌斑生物膜的形式存在于口腔。变链菌是主要致龋菌,与龋病的发生有密切关系,而Aa与局限型侵袭性牙周炎密切相关,和慢性牙周炎也有一定的关系。葡萄柚提取物(grapefruit-seed extract,GSE)是一种纯天然植物提取物,其内含有大量具有抗氧化能力的多酚类物质,近年研究发现其具有良好的抗细菌、真菌、病毒和寄生虫作用,同时具有很好的生物相容性。GSE漱口液全部采用可食用级原料,不含乙醇、氯、碘、四环素、甲硝唑等成份,对口腔黏膜无刺激,也不会造成牙表面、黏膜表面染色,更不会引发诸如:味蕾的味觉降低、抑制唾液的分泌、口干、灼痛、皮疹等不良反应。课题组前期研究发现GSE漱口液具有良好的菌斑抑制能力,但其具体作用机制未完全明了。因此本研究通过GSE漱口液对变链菌黏附影响和其对变链菌和Aa的抗菌作用以及激光共聚焦扫描显微镜(ConfocAlLaser Scanning Microscopy,CLSM)观察其作用后变链菌生物膜的变化,旨在探讨其用于预防和治疗牙龈炎、牙周炎和龋病的可行性和机理,为其在临床口腔疾病治疗中的应用提供实验依据。本研究包括三部分实验:
实验一 葡萄柚提取物溶液对变链菌黏附作用的影响
目的:研究GSE溶液对变链菌在光滑玻璃表面黏附的影响。方法:将GSE漱口液用二倍稀释法稀释成不同浓度的GSE溶液(1/2、1/4、1/8、1/16、1/32、1/64、1/128、1/256 漱口液原液浓度),通过测定光密度值研究黏附细菌量的变化,反映其对变链菌在光滑玻璃表面黏附作用的影响;扫描电镜观察变链菌在玻片上的形态特征。结果:变链菌对光滑玻璃的黏附随GSE溶液浓度的升高而下降;扫描电镜显示实验组细菌间基质少,菌细胞清晰,空白组细菌则包裹有较多的不定形物质。结论:一定浓度的GSE溶液(≥1/128漱口液原液浓度)具有抑制变链菌在光滑玻璃表面黏附的作用。
实验二 葡萄柚提取物溶液对变链菌和伴放线放线杆菌抗菌作用的研究
目的:研究GSE溶液对Aa和变链菌的抗菌活性,初步探讨其抗菌机制。方法:采用液体稀释法测定GSE溶液(1/2、1/4、1/8、1/16、1/32、1/64、1/128、1/256、1/512、1/1024 漱口液原液浓度)对Aa和变链菌的最小抑制浓度和最小杀菌浓度;同时扫描电镜下观察GSE溶液(1/16漱口液原液浓度)对变链菌细胞壁的影响。 结果:GSE溶液对Aa的MIC为1/64漱口液原液浓度,MBC为1/32漱口液原液浓度;对变链菌的MIC为1/32漱口液原液浓度,MBC为1/16漱口液原液浓度,扫描电镜观察显示,MBC浓度GSE(相当于漱口液原液浓度的1/16)溶液处理后的变链菌出现细胞壁破裂,内容物溢出。结论:GSE溶液对体外培养的Aa和变链菌有明显的抑制和杀灭作用,其抑制机制可能与其中的GSE破坏细胞壁结构的完整性有关。
实验三 激光共聚焦扫描显微镜观察葡萄柚提取物漱口液抗变链菌生物膜效果
目的:观察GSE漱口液对不同阶段变链菌生物膜的作用效果,并与西吡氯铵漱口液相比较。方法:体外形成3h、24h、48h变链菌生物膜模型,用GSE漱口液分别作用1min后,荧光染料染色生物膜中的死菌和活菌,CLSM观察并比较漱口液处理前后活菌百分比的变化。结果:GSE漱口液可降低3h变链菌生物膜外层和中间层的活菌百分比,以及24h、48h生物膜外层的活菌百分比;葡萄柚与西吡氯铵两种漱口液处理各时段生物膜后,二者之间各层活菌百分比无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葡萄柚和西吡氯铵两种漱口液对变链菌生物膜的作用效果相似,均对各时段生物膜的外层细菌有杀伤作用,但仅能影响早期(3h)变链菌生物膜的深层细菌生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