超声睫状体成形术(UCP)治疗难治性青光眼的有效性及安全性研究

来源 :安徽医科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wangke8611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难治性青光眼是指经最大耐受量的药物、激光、常规滤过手术仍不能控制眼压的一类青光眼,难治性青光眼临床治疗棘手,目前临床上常用于难治性青光眼治疗的方法有青光眼引流装置植入术,睫状体冷冻术,经巩膜睫状体激光光凝术、内窥镜下睫状体激光光凝术等,这些手术虽降眼压效果确切,但或并发症较多,或操作复杂。利用高强度聚焦超声破坏睫状体的超声睫状体成形术(UCP)是近5-10年兴起的一种较新的难治性青光眼治疗方法,在欧洲、印度等地应用已较广泛,有较好的安全性及有效性的。但其在我国应用较少,本文探讨UCP治疗难治性青光眼的有效性及安全性,并初步探讨不同类型难治性青光眼对UCP的治疗反应。方法前瞻性自身前后对照研究。入组就诊于安徽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眼科门诊的难治性青光眼患者36人36眼(新生血管性青光眼24例,开角型青光眼2例,闭角型青光眼2例,外伤性青光眼8例),术前完成视力、Goldmann压平眼压、UBM、白到白、眼轴、裂隙灯等检查,采用视觉模拟评分法(Visual Analogue Score,VAS)评估主观疼痛得分并记录。所有患者均顺利完成UCP手术,术后1天、7天、1月、2月、3月、6月行视力、Goldmann压平眼压、裂隙灯等检查,并记录术后主观疼痛得分。主要研究结果为手术成功率,手术成功标准按照世界青光眼协会(WGA)推荐的术后5≤IOP≤21mm Hg,或较基线眼压下降≥20%且≥5mm Hg。其余研究结果包括每次复查时眼压与基线眼压的比较、疼痛缓解情况、并发症情况等。结果全部患者眼压由术前平均53.61±12.4mm Hg降至术后最后一次复查时平均29.56±15.8mm Hg,平均眼压下降4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手术成功率77.8%(28/36人)。主观疼痛量表(0分无痛感,10分疼痛最剧烈)由术前平均5.69降至术后最后一次复查时0.86,差异有统计学意义。新生血管性青光眼患者术前平均眼压57.79±9.65mm Hg,术后最后一次复查平均眼压33.92±15.88mm Hg,平均下降率41.30%,手术成功率为75.00%(18/24人),其他类型青光眼患者术前平均眼压45.33±12.27mm Hg,术后最后一次复查平均眼压21.08±9.78mm Hg,平均下降率53.50%,手术成功率83.33%(10/12人)。两者眼压下降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手术成功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术中、术后并发症主要有术中疼痛(6例)、前房出血(2例)、巩膜印记(3例)、低眼压(2例)、结膜充血(24例)、结膜下出血(4例)。结论UCP可认为是一项有效的、安全的治疗难治性青光眼的手术,能为临床上难治性青光眼的治疗提供一种新的选择,同时UCP对新生血管性青光眼的手术效果似乎略差于其他类型难治性青光眼。
其他文献
在双曲正切法,齐次平衡法和辅助方程法的基础上,利用一类耦合的Riccati方程组的某些特解,并借助计算机代数系统Maple,构造了非线性(2+1)维Burgers方程的若干新的精确解.
按中药材GAP要求,以传统栽培方法为基础,研究使枳壳药材质量达到“安全、有效、稳定、可控”目标的关键栽培技术,重点在对环境质量要求、品种(类型)选择、基地选址及建园、合理密
在阐述林业清洁生产概念的基础上,分析林业清洁生产的内涵,论述指导林业清洁生产实践的相关理论。提出推行林业清洁生产的措施。
本文根据规范给出的地下室顶板作为结构嵌固端的条件分析探讨了一般高层建筑嵌固端部位的选取,另简单分析了工程实际中碰到的与嵌固端相关问题的处理,希望能作为设计的参考,
目的探讨肺癌诊断中,肿瘤标志物检测的临床价值。方法采用回顾性分析的形式对我院2012年11月至2017年11月收治的26例肺癌患者以及25例肺部良性病症患者予以临床研究,采用ELI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