肝苏颗粒质量控制研究

被引量 : 12次 | 上传用户:jia343212539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肝苏颗粒是由赶黄草提取而成的单味成方制剂,具有降酶,保肝,退黄,健脾的功效,临床上常用于慢性活动性肝炎、乙型肝炎等的治疗,对阻断及逆转肝纤维化进程亦有一定疗效。赶黄草(Penthorum chinense Pursh)系虎耳草科(Saxifragaceae)扯根菜属(Penthorum)植物赶黄草的干燥地上部分。文献报道赶黄草主要含有黄酮和酚酸类化合物,药理活性广泛。为明确肝苏颗粒药效物质基础,从而完善其质量控制标准,本文结合肝苏颗粒的适应症,对肝苏颗粒进行了较为系统的研究,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一、肝苏颗粒浸膏的化学成分研究在课题组前期对肝苏颗粒浸膏进行初步分离纯化的基础上,本实验进一步采用反复硅胶柱色谱、MCI凝胶柱色谱、ODS C18反相硅胶柱色谱、葡聚糖凝胶柱色谱等现代色谱分离技术,对肝苏颗粒浸膏石油醚部位和正丁醇B-3、B-4的化学成分进行了分离纯化,综合运用物理、化学方法及各种现代波谱分析技术(包括紫外、红外光谱、质谱、1H-NMR、13C-NMR、DEPT、2D-NMR)对所分得的32个化合物进行结构鉴定,分别为:酚酸类化合物12个:PC-05没食子酸(gallic acid),PC-06没食子酸甲酯(methyl gallate),PC-07鞣花酸(ellagic acid),PC-08短叶苏木酚酸乙酯(ethyl brevifolincarboxylate),PC-09短叶苏木酚酸(brevifolin-carboxylic acid),PC-10短叶苏木酚酸甲酯(methyl brevifolincarboxylate), PC-119,9’-O-Diferuloyl-(-)-secoisolariciresinol, PC-122,6-dihydroxyacetophenone-4-O-β-D-glucoside, PC-13乔松素-7-O-[4",6"-(S)-六羟基联苯二甲酰基]-β-D-葡萄糖苷(pinocembrin-7-O-[4",6"-(S)-hexahydroxydiphenoyl]-β-D-glucose), PC-14乔松素-7-O-[3’’-O-没食子酰基-4",6"-(S)-六羟基联苯二甲酰基]-β-D-葡萄糖苷pinocembrin-7-O-[3’’-O-galloyl-4",6"-(S)-hexahydroxydiphenoyl]-β-D-glucose,PC-15thonningianin A,PC-16thonningianin B;黄酮及其苷类16个:PC-17芹菜素(apigenin),PC-18山奈酚(kaempferol), PC-19乔松素-7-O-β-D-葡萄糖苷(pinocembrin-7-O-β-D-glucopyranoside),PC-20槲皮苷(quercitrin),PC-21槲皮素-3-O--L-阿拉伯糖苷(quercetin-3-O--L-arabinoside),PC-22山奈酚-3-O--L-鼠李糖苷(kaempferol-3-O--L-rhamnopyranoside),PC-232’,4’,6’-三羟基二氢查耳酮-4’-β-D-葡萄糖(2’,4’,6’-trihydroydihydrochalcone-4’-β-D-glucoside),PC-242’,6’-二羟基二氢查耳酮-4’-O-(3’’-O-没食子酰基)-β-D-葡萄糖(2’,6’-dihydroydihydrochalcone-4’-O-[3"-O-galloyl]-β-D-glucoside), PC-25槲皮素(qercetin),PC-26山姜素-7-O-β-D-葡萄糖(alpinetin-7-O-β-D-glucopyranoside),PC-27柚皮素(naringenin),PC-28白杨素(chrysin),PC-29异槲皮苷(isoqueritrin),PC-30高车前素-7-(6-E-香豆酰基-β-D-葡萄糖)(hispidulin-7-(6-E-p-coumaroyl-β-D-gluco-pyranoside)),PC-31芦丁(rutin),PC-32芹菜素-7-O-β-D-呋喃芹菜糖基-(1→2)-β-D-吡喃葡萄糖甙(apigenin-7-O-β-D-apiofuranosyl (1→2)-β-D-glucopyranoside);4个其他类型的化合物:PC-01β-谷甾醇(β-sitosterol),PC-02β-胡萝卜苷(β-daucosterol),PC-03棕榈酸单甘油酯(glyoeryl nonopalmitate),PC-04十八碳二烯酸(linoleic acid)。二、肝苏颗粒抗肝纤维化活性研究本课题以TGF-β1诱导活化的大鼠肝星状细胞HSC-T6为模型对肝苏颗粒浸膏、各萃取部位及分得的部分单体化合物,进行了体外活性实验,研究发现正丁醇部位、乙酸乙酯部位和酚酸类化合物具有良好的抗肝纤维化活性,提示酚酸类化合物可能是肝苏颗粒发挥药效的重要的物质基础。三、肝苏颗粒指纹图谱和含量测定研究本文首先对肝苏颗粒的原料赶黄草的标准进行了研究。收集不同来源的23批次赶黄草样品,采用HPLC-DAD方法,建立了赶黄草药材的指纹图谱。运用HPLC-DAD-MS技术,结合化合物标准品比对,指认出12个共有峰,分别是没食子酸(1号峰);短叶苏木酚酸(4号峰);2,6-二羟基苯乙酮-4-O-β-D-葡萄糖苷(5号峰);(-)-表儿茶素-3-O-没食子酸酯(6号峰);山奈酚-3-O--L-呋喃阿拉伯糖苷(7号峰);槲皮苷(8号峰);槲皮素(11号峰);乔松素-7-O-β-D-葡萄糖苷(12号峰);pinocembrin-7-O-[4",6"-(S)-hexahydroxydiphenoyl]-β-D-glucose(13号峰);thonningianA(14号峰); thonningian B (15号峰); PGHG(17号峰)。结合前期化学和活性的研究结果,建立了赶黄草药材多成分含量测定方法,对活性较强且含量较高的1,4,5,8,11,12,13,15,17峰进行了含量测定,并考察了不同产地、不同采收期、不同部位的赶黄草药材的含量,结果发现不同采收期,不同采收地的含量有所差异,这也为赶黄草药材最佳采收期及采收地的选择提供了一定的依据。本课题进一步完善了肝苏颗粒制剂的指纹图谱,并指认出11个共有峰,分别是没食子酸(1号峰);短叶苏木酚酸(2号峰);2,6-二羟基苯乙酮-4-O-β-D-葡萄糖苷(3号峰);槲皮苷(5号峰);槲皮素(6号峰);乔松素-7-O-β-D-葡萄糖苷(7号峰);2’,4’,6’-trihydroydihydrochalcone-4’-O-β-D-glucoside(8号峰)pinocembrin-7-O-[4",6"-(S)-hexahydroxydiphenoyl]-β-D-glucose (9号峰);2’,6’-dihydroydihydrochalcone-4’-O-[3"-O-galloyl]-β-D-glucoside(10号峰);thonningianA(12号峰); PGHG(13号峰)。建立了肝苏颗粒中的1,2,3,5,7,8,10,12,13峰进行了含量测定含量的方法,为肝苏颗粒制剂标准制定提供了一定的依据。
其他文献
为了提高化学单元复习课效率,构建了化学单元复习课概念图教学模式并实践,促进了教师教学观念发生较大转变;帮助学生学会学习;促进三维目标的有效达成。
<正> 一、问题提出由于接触化学学科时间不长,初中学生脑海中的许多化学知识往往是彼此孤立、零散的,知识间缺乏有机联系,不能形成较完整的知识网络结构。借助反复、大量的习
目前,轨道交通无人驾驶技术在国外发达国家的研究已日趋成熟,而我国无人驾驶技术的研究起步较晚,水平相对落后。由于我国大部分轨道交通列车的核心设备技术及运营模式是从国
结社自由作为公民的基本权利,来源于第一代人权的自由权,体现为是一种不受国家干预的防御权。团结权来源于第二代人权的社会权,具体而言是社会权中的生存权,其权利主体是劳动者,劳
本研究基于作者组织本校学生参加几年马拉松实践和调查经验,以及查询大量相关文献资料的基础上,以福建省普通高校大学生参加马拉松作为研究对象,采用文献资料法、现场访问法
海拔梯度和土壤环境是影响山地植被群落结构的关键因素,为揭示泥石流频发区植被群落的空间分布与演替规律,通过SPSS主成分分析、皮尔逊相关性分析和CANOCO5.0二维排序研究云
在叶家山西周墓地共发现墓葬65座和马坑1座。出土铜器、陶器、原始瓷器和玉器等遗物700余件套,其中部分铜器上有"曾"、"侯"、"曾侯"和"曾侯谏"等铭文。据器物形制和铜器铭文,
<正>松尾芭蕉(1644—1694),是日本文学史上具有划时代意义的俳句诗人,一生远离尘世,置身于大自然之中,醉心于风雅,1668年隐居到偏僻的深川草堂,为了创作上的突破,芭蕉不断进
详细分析了电网安全的重要性,阐述了国家电网公司安全监督与管理在国家电网公司现行的体制中的应用和现行的管理方法、内容,以及现在正在开展的安全管理重要事项,希望与电力
在化学复习教学中,有许多与某一主题相关的概念,它们之间既有联系又有区别,其相似性干扰着学生对概念的理解与知识的建构。复习时,为了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众多的科学概念,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