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高新技术产品具有环境友好、高附加值的特点,成为一国科技实力的象征。自1986年以来,我国一直十分重视高新技术产业的发展,在高新技术产品的制造和出口方面也取得了较大的进展。中东欧16个成员国在“一带一路”建设沿线国家中占到了四分之一,同时作为中国与整个欧洲之间的桥梁,我国与中东欧国家的高新技术产品贸易亟待研究,有利于推动“一带一路”建设,进一步促进“16+1合作”与“一带一路”建设充分对接,把握机遇,深化合作。本文在阅读大量文献的基础上,确定了研究的重点内容:第一部分是本文研究的背景及意义和对以往文献的梳理;第二部分是对本文关键词的界定,并对其贸易现状进行分析;第三部分是模型构建和变量说明;第四部分是实证检验和潜力估算;第五部分是相关结论与建议。根据OECD对高新技术产品划分的九个类别,对照SITC Rev.3整理的九类高新技术产品的小类的产品编码,在UNCOMTRADE数据库中分别输入,查找并汇总计算中国与波兰、捷克、匈牙利、斯洛伐克、罗马尼亚的高新技术产品进出口情况,并对贸易现状进行分析比较。发现贸易往来最密切的是计算机与办公设备、电子通信设备、科学仪器。航空航天设备和武器在中国与五个国家的贸易中所占比重较少。其次,本文通过计算高新技术产品每个大类的TC指数发现:我国的计算机与办公设备、化学品具有较大竞争优势,其他产品虽处于竞争劣势,但竞争力都在逐渐提升。航空航天设备是波兰最具竞争力的产品。武器类产品是捷克最具竞争力的产品,可见捷克在该领域投入很大。匈牙利的各类产品发展比较迅速,科学仪器由较大竞争劣势逐渐发展为较大竞争优势,成为匈牙利最具竞争力的产品。斯洛伐克的武器类产品具有微弱竞争优势,其余八类产品均具有竞争劣势。罗马尼亚的科学仪器具有微弱竞争优势,竞争力仍有上升趋势,是罗马尼亚最具竞争力的产品。实证部分使用1993-2017年中国与中东欧五国的面板数据,并选取十一个变量构建两个引力模型,测算对中国与中东欧的高新技术产品双边贸易影响和出口贸易的影响。实证结果表明,中国劳动生产率、贸易国劳动生产率、中国人口数、贸易国人口数、贸易国研发占比、贸易国专利申请数量六个变量对中国与中东欧五国双边及出口高新技术产品贸易流量产生显著影响。然后针对每个国家的贸易数据构建五个时间序列,发现上文显著的因素对每个国家影响程度不同。最后以中国与美国、日本、韩国、马来西亚、德国的贸易均值作为基准进行对照,测算出各国的贸易潜力,并提出政策建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