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土壤中的矿物种类的绝大多数都由母岩继承和转化而来,不同母岩中矿物种类以及含量都有所不同,直接影响着由其所形成的土壤的各种理化性质以及肥力特征。紫色土是重庆地区主要土壤类型,因此,研究探讨不同母质不同发育程度紫色土矿物的种类以及相对含量的变化趋势,不仅可以为提高该地区土壤肥力(离子代换量)、促进该地区土壤矿物学理论研究等提供依据,也能够为重庆地区紫色土矿物学研究提供基础数据。本研究使用X衍射分析法对重庆地区主要儿种母质(蓬莱镇组、沙溪庙组、遂宁组和自流井组)发育的紫色土以及同种母质不同发育程度的土样小于2μm的粘粒进行了分析。定性的分析了紫色土中主要土壤矿物种类,特别是层状硅酸盐矿物种类,定量分析了样品中各种十壤矿物的相对百分含量和伊利石结晶度。初步探讨土壤矿物在重庆地区紫色土中的组合特性和变化规律,揭示土壤发育过程中外部环境的变化。主要取得如下研究结果:(1)从土壤矿物定性分析可以得到:重庆地区主要母质发育的紫色土矿物含量组成相对一致。蓬莱镇组石骨子土、沙土、半沙半泥土、二泥土、大泥土粘粒中土壤矿物种类比较一致,主要有伊利石、高岭石、云母、伊蒙混层矿物、蒙脱石、蛭石、绿泥石和石英,但是在蓬莱镇组石骨子十和蓬莱镇组二泥土中未检出蒙脱石的存在,蓬莱镇组大泥土和沙土中也为检出绿泥石存在。遂宁组石骨子夹砂十、沙十、半沙半泥十、二泥土、大泥土粘粒中土壤矿物种类比较一致,都未检出绿泥石存在,主要有伊利石、高岭石、云母、伊蒙混层矿物、蒙脱石、蛭石和石英,但是在遂宁组石骨子夹泥土和半沙半泥土中也未检出蒙脱石存在。沙溪庙组石骨子土、石骨子夹砂土、沙土、二泥土、大泥土粘粒中土壤矿物含量比较一致,都未检出绿泥石存在,主要有伊利石、高岭石、云母、伊蒙混层矿物、蒙脱石、蛭石和石英。自流井组石骨子土、石骨子夹砂土、沙土、半沙半泥土、二泥土、大泥土粘粒中土壤矿物含量比较一致,都未检出绿泥石存在,主要有伊利石、高岭石、云母、伊蒙混层矿物、蒙脱石、蛭石和石英。伊利石、高岭石、云母、伊蒙混层矿物、蛭石和石英这几种矿物在土壤中含量高而且稳定存在,蒙脱石和绿泥石都只在一部分土壤样品中检出。蒙脱石和绿泥石的存在与否看不出规律,这是否和土壤发育过程中的一些因素有关,有待进一步研究。(2)在紫色土中伊利石含量范围在29.4%~52.1%,蒙脱石含量范围在0~8.4%,伊蒙混层矿物含量在7.7%~24.9%,高岭石含量范围在6.6%~19.2%,蛭石/绿泥石(1.4nm过渡矿物)含量范围在3.4%~22.4%,而绿泥石含量极少,大部分样品中均未检出,云母含量范围在11.5%~22.4%。在这儿种主要土壤矿物中,从总体的平均值来说,含量由大到小依次为伊利石(41.2%)、云母(17.2%)、伊蒙混层矿物(14.5%)、高岭石(11.9%)、蛭石/绿泥石(10.9%)、蒙脱石(3.3%)、绿泥石(1.0%)。这在一定程度上反映重庆地区紫色土土壤矿物的基本构成。(3)对比紫色母岩和紫色土中层状硅酸盐矿物可以得出,紫色母岩发育为紫色十的过程中,蛭石/绿泥石在含量上没有太大的变化,保持一定的平衡。云母、高岭石含量明显降低,而伊利石、伊蒙混层矿物和蒙脱石含量有很明显的增加。可以认为,在紫色母岩发育为紫色土的过程中,云母、高岭石最终转化为伊利石、伊蒙混层矿物和蒙脱石积累在土壤中(4)伊利石、伊蒙混层矿物、高岭石、云母在紫色十各母质中含量都较多而且差异较小,蛭石/绿泥石在各母质中含量差异较大。(5)伊利石和高岭石的相对含量在紫色土中呈现出一种负相关关系,在蓬莱镇组、沙溪庙组、遂宁组紫色土中体现得尤为明显。(6)随着土壤发育程度的逐渐加深,土壤矿物相对含量的变化并未发现有一定的规律性,这说明在紫色土发育过程中,外界物理、化学条件的变化比较复杂,土壤矿物同时受多种因素的影响,其中的规律有待进一步研究。(7)蓬莱镇组和沙溪庙组紫色土的伊利石结晶度随土壤发育程度的加深,从石骨子土到大泥土有一个先增加再降低的一个过程,反映出成土环境有一个高温潮湿——低温干燥——高温潮湿的变化过程。遂宁组和自流井组紫色土中伊利石结晶度随土壤发育程度的加深,从石骨子土到大泥土呈现出一种逐渐增加的趋势,反映出成土过程中外部环境由低温干燥环境向高温潮湿环境转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