智能移动终端间短距离通信安全关键技术研究

来源 :北京交通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yinyulong001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物联网和移动互联网的快速发展,以智能手机为代表的移动设备间短距离通信广泛应用于智能家居、移动支付、智能交通等众多领域,使人们生产生活方式深刻变革的同时也对信息安全提出了新的挑战。目前短距离通信方式有很多种,而利用智能手机上部署最广泛的麦克风和摄像头等必备硬件,实现短距离通信是其中热门的研究分支。基于高帧率高清晰度视频的人眼与摄像头互不干扰的摄像头-屏幕短距离隐蔽通信,以及基于友好干扰技术的声音短距离通信,是非常重要的两个研究方向。目前动态摄像头-屏幕间短距离隐蔽通信,存在用户拍摄角度有限、解码耗时长、数据隐私保护不足等可用性与安全性问题;基于友好干扰技术的声音短距离通信,则存在难以抵御盲源信号分离攻击等安全性问题。针对以上问题,本文主要研究基于自身硬件短距离通信安全,核心是探索真实环境中智能设备间的摄像头-屏幕间和基于声音信道的安全短距离通信。本文以提高摄像头-屏幕间隐蔽通信与声音短距离通信的可用性与安全性为目的,主要研究以下三个方面的内容:(1)提出一种基于快速图像校正算法的摄像头-屏幕间短距离隐蔽通信协议。以往研究通过优化通信方式与编码图形,提升通信的可用性。本文首先刻画了摄像头-屏幕间短距离隐蔽通信共有的可用性与安全性问题,进而提出一种基于传感器数据的快速图像校正算法,改善摄像头-屏幕间通信角度受限的问题;在快速图像校正算法的基础上,提出一种基于用户类别的数据图形编码方案,通过将用户按照属性进行分类、优化编码图形并引入加密算法,减少解码时间开销、提升通信速度并保护用户隐私。通过实验验证了协议可以在变形程度达到60度的侧视角与俯仰视角,以及任意角度旋转变形的情况下校正图像,与已有工作相比可以减少90%的校正时间开销。图形编码方案引入加密算法,保护了用户隐私数据。协议总体通信速度增加了13%。实验结果显示了协议对于可用性与安全性的提升。(2)提出一种基于友好干扰技术的声音短距离安全通信协议。以往研究基于友好干扰技术保证声音短距离通信的数据安全,但没有充分考虑盲源信号分离攻击可以令友好干扰技术失效的问题。本文通过将智能手机的可移动性与秘密共享思想结合,有效抵御盲源信号分离攻击。在通信时协议通过令设备移动,对攻击者声音信道条件产生的随机影响,破坏盲源信号分离的攻击条件,抵御盲源信号分离攻击。协议只需要用户在通信时,以一定速度沿随机路径移动智能手机。基于秘密共享思想的数据传输,可以在用户没有达到安全移动速度时,保证数据的机密性。理论分析和实验验证显示了协议的可行性。实验结果表明,协议的安全通信距离可以达到30厘米,有效提升了声音短距离通信的安全性。(3)提出一种面向智能家居短距离通信场景的多因素身份认证协议。以往研究基于对称或非对称加密算法提出身份认证协议,未充分考虑针对短距离通信的特点进行改进。本文首先刻画了基于自身硬件短距离通信的特点,进而提出了面向智能家居短距离通信场景的多因素身份认证协议。通过摄像头采集用户生物特征,并与麦克风扬声器硬件指纹相结合,针对短距离通信方式特点进行优化。在认证设备与用户身份的同时,为后续通信提供会话密钥,并可以在后续通信中通过硬件指纹持续认证设备身份。理论分析和实验验证显示出协议的可行性和安全性。综上所述,本文系统研究了摄像头-屏幕间短距离隐蔽通信、基于声音信道短距离通信安全,提出了可用性与安全性更好的通信协议,并提出了面向智能家居场景的多因素身份认证协议,进一步保障了上述短距离通信方式的安全。通过理论分析和实验验证,对于基于自有硬件的短距离通信方式的实际应用、通信安全和用户隐私有重要的实际意义。
其他文献
随着高通量测序技术的不断发展和基因组数据的积累,分子系统学取得飞速发展,这对分析群体演化历史和推断不同物种间的进化关系有着重要的意义.在过去几十年里,多物种溯祖模型已成为对多物种基因组数据进行统计推断的重要模型.本文主要基于多物种溯祖模型研究分子基因组学和群体基因组学中的统计推断问题,包括进化参数的估计、模型选择问题的理论研究及其在系统发生树中的应用,得到系统发生树支持率的极限分布和后验概率的极限
5G技术为移动物联网(Internet of Things,Io T)的通信能力带来了飞跃,但仍然难以应对未来万物深度智联背景下飞速增长的网络服务需求。未来6G通信系统将能够突破地表地形的限制,将通信扩展到太空、空中、陆地、海洋等自然空间,并通过多种接入方式的协同传输、多个系统资源的统一管理,提高整体资源的利用效率。构建跨地域、跨空域、跨海域的空天地一体化网络,能够实现真正意义上的全球无缝覆盖。空
“交通强国战略”的实施和推进,要求建立多层级一体化综合交通枢纽系统,实现客运零距离换乘、货运无缝化衔接。交通枢纽作为交通运输系统中客货换乘与中转的载体,选址决策的合理性直接影响整个交通枢纽系统的运行效率。我国交通运输系统具有层级性和多模式的基本特征,研究多层级多模式交通枢纽选址优化问题顺应了现代交通运输发展的需求,可为推进综合交通枢纽一体化和交通强国建设提供理论支撑和决策依据。现有关于交通枢纽选址
局域表面等离子共振(LSPR)吸收特性是纳米颗粒的一种新颖的光学性质,是纳米光学领域的热门研究方向之一。局域表面等离子体(LSP)是指纳米颗粒中的自由载流子在入射光的驱动下发生的集体振荡。在某一频率下,自由载流子的振荡与入射光发生共振,称为LSPR。具有LSPR性质的纳米颗粒在光热治疗,光声成像等方面均具有重要的应用价值。传统的具有LSPR性质的材料一般为金、银等贵金属纳米颗粒。随着对纳米颗粒LS
公共安全是国家总体安全观的重要组成部分,关乎国家稳定发展和新发展格局构建。公共安全信息化能力建设是公共安全向全领域、大纵深拓展的重要手段,但面临着黑客、网络间谍组织、APT组织等复杂、多变的攻击渗透,且呈现出攻击领域不断扩大、攻击方式隐蔽性强、攻击和防守不对称、持续时间增强、破坏威胁不断深化等特征。本文从安全防护角度出发,针对公共安全信息基础设施攻击渠道多样化、攻击方式多层化的现实问题,开展公共安
组合设计理论是组合数学的一个重要分支,既包含很多经典问题,也包含很多应用问题.对于经典问题,本文讨论图分解问题及相交数问题.对于应用问题,本文围绕分布式存储考虑两类问题.第一类问题考虑分布式存储系统(DSS)的可靠性.第二类问题考虑分布式存储系统中用户的隐私性.经典问题中的图分解问题是组合设计理论中的核心问题之一.图G的H-分解是将图G的边集划分为一系列与H同构的子图的集合{H1,...,Hk},
2019新冠肺炎疫情、中美关系等层出不穷的国际事件加剧了日益复杂多变的国际形势,国际格局处于重塑的过程中,突显了中国与其他国家特别是有良好传统的以俄罗斯为首的俄语区国家合作关系的重要性。2013年,国家主席习近平先后提出共建“丝绸之路经济带”和“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的重大倡议使俄语区国家与中国在各个领域开展了广泛的合作。教育合作在国家合作中具有基础性和先导性作用,在新时代背景下,在前期国家教育合
确保开挖面稳定性是隧道施工安全控制的核心问题。国内外城市隧道施工过程中,由于开挖面失稳造成地层坍塌进而引起邻近建筑物损坏、地下管线破裂的事故时有发生,危害巨大。现阶段针对隧道开挖面稳定性研究的理论模型由于未充分考虑复杂的隧道和地层条件,且求解过程也存在诸多简化,使得开挖面理论模型与实际情况之间存在一定差距,难以满足实际隧道工程的安全控制要求。为此,本文重点考虑地层土拱效应、地层强度参数空间变异性、
本文重点对基于机器学习的无线信道数据处理与信道建模展开研究。Beyond5G(B5G)是面向2020年以后移动通信需求而发展的新一代移动通信系统。根据移动通信的发展规律,B5G将在用户体验速率、连接数密度、流量密度和用户峰值速率上得到显著的提升,同时降低端到端时延并支持高速移动性。在这些性能指标下,B5G将使信息突破时空限制,拉近万物距离,通过无缝融合的方式,便捷地实现人与万物智能互联。另一方面,
学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