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从货币的产生与形态演变的过程来看,货币与人性有着密不可分的关系。从客观上讲,货币源于交换;而从主观上讲,货币本身就是人的需要基础上的人之创造物。在市场经济中,它们的关系更为密切。本文以《市场经济中的货币与人性》为题,根据马克思的经典论述,并参照西美尔等现代思想家的有关货币理论,以市场经济为背景,探讨货币与人性发展的双重关系。从本质上说,货币不是东西,而是一种社会关系。这种关系是一定的社会生产力基础上的人与人的关系,体现为劳动交换关系。人性在这种交换关系的影响下必然地产生了或善或恶的改变,使人性与货币关系密切。借助于货币这一媒介,人消解了时空、血缘、宗法关系的制约和限制,获得了更大的自由与平等。依托货币的强大功能,人获得了自身本不具有的属性、能力和特点,人性获得了极大的自由,人的欲望也得到了极度膨胀,人的激情被点燃并转化为了行动和创造的动力。但与此同时,货币也获得了本质属性之外的魔力,使人性被货币所制约,走向人的反面。货币对人性的异化加深了人对货币的青睐,更促进了人性中占有欲的极度扩张。在对货币日益迷恋的同时,人性也越来越趋于异化和物化。货币拜物教产生以后,主客颠倒,手段成为目的,全面的人变成了单面人,很大程度地侵蚀了人性。货币拜物教的危害主要在资本主义社会中体现,但在当今的社会主义社会中也存在货币拜物教对人性的异化,在当代中国社会还不可能完全消除是有一定的历史原因的。货币对于人性的双重影响,决定了货币在人的自由全面发展过程中的历史作用。因此,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发展过程中,我们既要看到货币及其使用有利于社会生产和交换的积极作用,也要看到货币的消极作用,不能将货币作为衡量和评判一切的标准,不能过分夸大货币的作用,助长人对货币的崇拜和追逐心理。我们要弘扬一种积极向上的、健康的货币观念,使货币真正发挥对人性全面自由发展的积极作用。本论文由三章构成:第一章:主要论述货币与人性的关系,这章是全文的基础。第一节介绍了货币及其本质,货币是从商品中分离出来的固定的充当一般等价物的商品,本质是一种社会关系。第二节论述了人性及其本质。人性有多方面的规定性,本质是一切社会关系的总和。第三节从人学角度分析了货币与人性的内在关系。货币是人性本质的物化,是人性需要的中介,是人性发展的物质基础。三节内容奠定了货币与人性矛盾关系的基础。第二章:论述了市场经济中货币与人性发展的悖论,这章是本文核心。第一节从货币有利于人的自由、平等、理性和创造性的发挥方面,叙述了货币对人性发展的积极作用。第二节货币由人的创造物,走向了人的反面,产生了货币拜物教,在一定程度上限制了人性发展。第三章:结合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提出了遏制货币消极作用的措施,这章是本文创新点。通过树立理性的货币观,大力发展生产力,加强法制建设,建立科学的货币制度等促进人性完善,达到人性真善美的最高境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