延安时期中国共产党妇女思想政治教育研究

来源 :西南财经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pipiyouxi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延安时期,是指中国共产党在延安执政的十三年,这十三年,我们党面临着国际形势紧张和国内民族危亡的局面。这一时期,日本大肆侵华、国内的主要矛盾发生变化,民族矛盾上升为主要矛盾,抗日救国成为我们党领导新民主主义革命的战略目标和中心任务。在敌强我弱的战时环境下,中国共产党认识到抗日战争需要团结所有抗日力量共同努力,才能取得胜利。在抗日战争中,妇女是不可或缺的抗日力量,如何发挥她们的作用值得重视。我国妇女在几千年封建制度的束缚和压迫下,身心受创,思想封闭,“男主外,女主内”已生根于妇女群众心中,导致她们的能动作用发挥受限。为调动妇女群众参加抗战救国,我们党采取了一系列举措对她们开展思想政治教育,以实现妇女思想解放为基础,调动妇女参与抗日战争的热情,以发挥她们在促进抗日救国过程中的积极作用。
  马克思主义妇女观认为,妇女在促进社会发展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妇女解放是衡量人类解放的标准和尺度。延安时期,我们党坚持以马克思主义妇女观为指导,以当时的社会历史背景和妇女的具体实际为出发点,组织开展了妇女思想政治教育。
  延安时期中国共产党开展的妇女思想政治教育是时代的产物,体现出妇女解放与民族解放之间的相互促进。以史为镜,我们必须认真总结中国共产党在延安时期开展妇女思想政治教育所取得的经验教训。与此同时,联系新时代我国妇女发展的实际情况,提升她们的思想政治素质,维护她们的权益,以推动妇女事业的不断发展和进步。
  关于“延安时期中国共产党妇女思想政治教育”的研究,是以中国共产党在延安时期开展的妇女思想政治教育为研究对象,以马克思主义妇女观和思想政治教育原理为理论基础,主要运用文献分析、比较分析等方法开展的研究。研究的内容主要围绕延安时期中国共产党妇女思想政治教育形成的社会历史背景与依据、主要内容、方法和特点、评价及现实启示等四个方面进行,力求探讨中国共产党在这一时期对妇女开展的思想政治教育给新时代妇女事业发展带来的启示,从而促使妇女事业发展与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相得益彰,促进妇女在实现“中国梦”的过程中发挥重要作用。研究的具体内容如下:
  第一,探讨中国共产党在延安时期对妇女开展思想政治教育的社会历史背景和依据。紧扣抗日战争的历史环境和当时妇女的具体实际,坚持将马克思主义妇女观和思想政治教育理论相结合。
  第二,分析中国共产党在延安时期对妇女开展思想政治教育的主要内容。它们主要包括以马克思主义妇女观为核心的马克思主义理论教育、以促进民族解放为中心的爱国主义教育、以帮助妇女自我解放的文化素质教育、以改善妇女社会地位的家庭婚姻教育等内容。
  第三,概括中国共产党在延安时期对妇女开展思想政治教育的主要方法和特点。主要方法有:以树立妇女典型人物为主的榜样示范;以女校、妇女刊物为主的理论教育;以妇女组织、秧歌运动为载体的实践锻炼。主要特点有:突出以抗日救国为重点;帮助妇女解放体现激励性原则;针对不同妇女群体特点体现层次性。
  延安时期,中国共产党开展的妇女思想政治教育取得了显著的成就,既促进了民族的解放,也推动了妇女的解放。新时代,在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过程中,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妇女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必须持续贯彻落实马克思主义妇女观教育;坚持将男女平等作为妇女思想政治教育的基础;坚持新时代妇女思想政治教育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相结合;坚持将妇女思想政治教育与解决妇女问题相结合;坚持发挥妇女组织的载体作用,以推动新时代妇女事业的进一步发展,助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现代化事业的发展。
其他文献
耕地是粮食生产的绝对基础,其质量的优劣直接影响着粮食安全和社会秩序的稳定,对耕地质量进行调查评价,是从数量、质量、生态等方面探索耕地保护方法的重要手段。利用3S技术调查研究区实际耕作情况、创建地理数据库、管理调查检验样点,探索构建耕地定级方法体系,为耕地定级成果在永久基本农田划定、耕地资源资产价值核算、制订征地区片价等实际工作中的应用提供了重要依据。  本研究综合国内外耕地质量评价理论和主要观点,
学位
家校共育是家庭和学校共同关注的重要课题,也是提高学校教育水平的必然趋势。目前,家校共育已是学校的重要工作内容,是学校教育中的一项重要的制度安排。家校共育不仅有利于学校提高教育质量和办学水平,而且也是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的重要途径。本研究在借鉴国内外研究成果和实践经验的基础上,结合相关理论,分析济南市某学校家长的教育观念及家校共育实践,以帮助家长树立正确的教育观念,提升家校共育实效。  本研究采用问卷调
学位
信息化时代背景下,技术与教育深度融合的核心在于变革学习方式、教学方式、管理方式等等。其中,学习方式的变革最能够直接影响学生的学业成绩和学习能力。相较于传统学习方式,信息化学习方式有了网络技术环境作为支撑,带来机遇的同时也面临很大的挑战。小学生是一个特殊的信息化学习群体,他们身心发展尚不健全,缺乏信息素养和抵抗诱惑的能力。因此,开展小学生群体的信息化学习方式的研究能够迎合信息化时代对于人才培养模式变
学位
期刊
佛教孝亲思想是中国佛教伦理思想的重要组成部分,更是中国传统文化中不可或缺的内容,佛教讲的孝,不仅要以“敬”报答父母恩,而且要以“德”报答父母恩,更重要的是要以“道”报答父母恩,只有理、行同修,才能达到真正的大孝。本文从佛教孝亲思想的内容出发,介绍、阐述了佛教孝亲思想的具体表现;探讨了基于缘起论、业报轮回说、平等观和慈悲泛爱说的佛教孝亲思想,进而为中国佛教孝亲思想的发生、发展提供了佛法依据;对佛教孝
学位
图形用户界面作为实现人机交互的窗口不仅给人们的生活带来了极大的便利,而且也对新型智力成果的侵权认定带来了难题。由于我国是通过专利法对图形用户界面进行保护,但是图形用户界面有其自身的特点,适用针对传统工业产品外观设计保护规定出现了不自洽的情形。在没有特殊规定的情况下,图形用户界面的侵权认定很艰难,这导致图形用户界面专利权人合法权益无法得到保障。如何解决侵权认定问题成为了保护该类知识产权的重要环节。 
为了提高刑事案件的裁判效率和诉讼效果,我国借鉴美国的辩诉交易制度,总结刑事案件速裁程序试点工作的经验,于2016年施行认罪认罚从宽制度。认罪认罚从宽制度涉及法律全面,包括刑事实体法和刑事诉讼法等相关法律规范,甚至能影响到相关司法制度的完善。但是,自认罪认罚从宽制度施行的总体情况来看,司法实践呈现出一定问题,如酌定不起诉率低、值班律师作用不突出、从宽幅度不明确等。在解决上诉问题的基础上,总结我国认罪
学位
网络空间的虚拟性和匿名性令网络语言暴力现象频繁发生,对网络语言暴力的研究也成为社会公共治理的新课题。本文从刑事立案视角出发,结合当前实际情况,对网络语言暴力行为进行研究。立案作为整个诉讼活动的开始阶段,是打击网络语言暴力犯罪的起始环节,是对网络语言暴力行为进行侦查、起诉、审判等诉讼活动的前置性程序,只有经过立案程序,案件才能纳入刑事诉讼轨道。但是从实际情况来看,我国对网络语言暴力行为的刑事立案存在
非法证据排除规则反映了一个国家的刑事司法理念和法制环境状况,是一个国家法治化建设的风向标,也是学界长期讨论的热点问题。最近几年,随着两个证据规定及一些规范性文件的出台,我国初步建立了中国特色非法证据排除规则。而后刑事诉讼法的修订,更是从立法的层面确定了非法证据排除规则。同时,随着社会信息化的发展,电子数据在司法实践中出现的频率越来越高,扮演了越来越重要的角色,但是通过对近几年出台的有关非法证据排除
电影是一种文化艺术形式,它展现的是一个国家与民族的历史传统、社会生活、当代风貌、社会风俗及道德规范等,同时它又承载着一个国家的人民的思维方式、价值取向、道德信仰、生活方式和精神追求。电影已经成为传播社会价值观和政治观点的有效工具。十八大以来,由“三个自信”发展到“四个自信”,这是将“文化自信”提升到重要的战略高度。同时,电影也是当下影响最广的文化产品,随着电影在日常生活中的地位越来越突出,对受众的
学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