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垃圾填埋由于其成本低廉、处理能力突出,成为了全球都在广泛应用的垃圾处理方式,在我国更是被最普遍的应用。但随着填埋场的长期运行,填埋物的不断增加,其垃圾渗滤液深入地下水水体造成污染的风险越来越大。相关研究表明,我国生活垃圾卫生填埋场垃圾渗滤液泄露造成的污染问题十分严重。 林芝地区八一镇生活垃圾卫生填埋场位于八一镇章麦村西侧一“U”型山谷内,至今已运行12年,存在诸多问题亟待解决,改扩建工程势在必行。 本文以八一镇生活垃圾卫生填埋场改扩建工程地下水环境影响评价项目为依托,对该垃圾填埋场的区域自然条件、区域地质条件、水文地质条件进行了调查,分析评价了该填埋场的地下水环境现状,并结合垃圾填埋场改扩建工程设计方案,对该垃圾填埋场在改扩建后运行期、封场期的正常工况和事故工况下的地下水环境影响做出预测评价,得出以下主要结论: (1)本垃圾卫生填埋场区内地下水以松散堆积体孔隙水为主,属于HCO3-Ca型水,pH值7.3~8.0,呈弱碱性,矿化度小于1.0 g/L,总硬度117.6~165.1mg/L。地下水主要受大气降水、三侧山地基岩裂隙水及部分冰雪融水补给,地下水以地下径流的方式向地势低洼处及下游排泄并最终汇入尼洋河。评价区内地下水水质良好,无原生水文地质环境问题。 (2)在现阶段垃圾填埋场运行过程中,除枯水期在下游泉点中检测到总氮超标20.9倍外,其它指标均未见异常。枯水期和丰水期地下水环境监测表明,评价区地下水水质基本良好,垃圾填埋场运行期间评价区地下水水质未出现明显恶化。 (3)地下水环境影响与预测评价结果表明:在正常工况下CODCr、NH3-N、铁等特征污染物对评价区地下水水质不构成威胁;在事故工况下特征污染物浓度在事故发生1年后基本恢复到本底值。因此,本项目对评价区地下水水质影响不大。 (4)八一镇生活垃圾卫生填埋场改扩建工程建设可行。建议在垃圾填埋场改扩建工程完成并投入运行的过程中,完善建设和运行管理体系,确保区域地下水环境安全;建立事故预警与应急响应机制,提高风险防控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