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本文从理论分析和实践考察出发,抓住对称与非对称的诸多客观现象,对其进行归纳总结,明确提出对称中的非对称形式,将对称和非对称融为一体进行研究,作为城市设计中的一种设计引导方法,对该方法的一些原则和方法进行梳理,并结合实例进行了具体应用的探讨。 本文从对称中的非对称形式的概念理解、特性、分类等方面入手,阐述了对对称中的非对称形式的基本认识:对称中的非对称形式是对称与非对称的一种关系,是一种思维过程的反映,其本身具有较强的哲学思辩的内涵。然后利用对称中的非对称形式的观念,理解和分析城市,并结合时间性、图底理论等分析城市设计。从哲学上广义的对称与非对称出发,结合社会与城市的结构及功能的对称性,认定城市是共性和个性的综合体;是一个动态平衡体;认为是城市各方面的非对称引发了城市的不断发展。同时从该角度看,沿公路、河流等交通路线上的城市有呈平移型对称中的非对称分布的趋势;大城市周围城市有呈旋转型对称中的非对称的分布趋势。接着,本文归纳总结出其作为一种设计引导方法的一些原则和方法。这些原则是“场”的控制性原则,差异性原则、层次性原则和均衡性原则。具体的方法主要包括单形组合,分解组合,中心形成的方法,对称性强化和差异形成的方法等。最后以2008年北京奥林匹克公园的竞标方案和一小型地块的规划设计方案为例,结合对称中的非对称形式的原则和方法,探讨了该设计引导方法的具体应用。 作者认为对称中的非对称形式这种方法反映了对称是整体,非对称是局部的关系,将对称与非对称作为整体考虑设计,能够满足现代社会多方面的要求,是对对称形式的一种发展。该方法强调对称与非对称形式发挥的作用各不相同,但都十分重要;两者相互排斥,相处于一体,应保持一种均衡,在认识或设计应用上偏颇对称和非对称任何一方都将使对称中的非对称形式失去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