蓝藻与秸秆混合厌氧发酵产甲烷及气体纯化研究

来源 :安徽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dk0623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随着社会经济发展,加剧了对能源的消耗,化石能源的总量随着消耗日益减少,可持续发展的再生能源将成为未来能源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沼气是一种良好的可再生清洁能源,秸秆和蓝藻来源丰富,是厌氧发酵产沼气的首选原料。本研究将秸秆与蓝藻进行混合厌氧发酵,解决单一物料进行厌氧发酵时碳氮比不适的问题,从碳氮比角度出发,研究秸秆与蓝藻的最佳配比。由于秸秆表面含有大量木质素纤维素等,导致秸秆难以利用和消化,本研究对秸秆进行NaOH预处理,研究不同浓度的NaOH预处理条件对混合厌氧发酵的影响,探索最佳预处理浓度。本研究可为秸秆和蓝藻混合厌氧发酵技术的推广及工程化提供理论依据和技术支持。主要研究内容及结论如下:(1)研究单一蓝藻、单一秸秆及按照碳比氮为25:1混合的秸秆与蓝藻作为底物进行发酵实验。结果表明按照碳比氮为25:1混合的秸秆与蓝藻作为底物的发酵实验产气效果最好,从产气结果来看,混合组的最大产气量相较于秸秆组和蓝藻组分别提高了1.89倍和29.12倍混合组的产气总量相较于秸秆组和蓝藻组分别提高了1.38倍和17.60倍,说明混合物料的产气效果要远高于单一秸秆及单一蓝藻的产气效果;从甲烷含量来看混合组的甲烷总产量最大,产气效果最好。综上,将蓝藻与秸秆按照碳氮比25:1的比例混合后进行厌氧发酵的产气效果要远大于单一的蓝藻或者单一的秸秆作为底物进行厌氧发酵的产气效果。(2)分别用质量分数为2%、6%和10%的NaOH溶液对秸秆进行预处理,将秸秆清洗干燥后进行扫描电镜观察,结果表明经过NaOH预处理的秸秆紧密结构被破坏,原料与纤维素酶的接触面积增大,加快了纤维素的水解,进而对厌氧发酵起到一定的促进作用。增大NaOH质量分数会提高秸秆的破坏程度,但是过高的浓度会导致有机质的过度流失,所以适当的质量分数NaOH预处理,能提高产气效率。将预处理后的秸秆与蓝藻按照25:1的碳氮比比例进行混合厌氧发酵,结果表明NaOH预处理秸秆能提高厌氧发酵产气量,2%、6%和10%NaOH处理组较对照组总产气量分别提高了143%、248%和222%,说明6%NaOH处理组产气效果最好。对照组、6% NaOH处理组和10% NaOH处理组的甲烷含量都快速达到较高水平,并且平均含量相差不大。甲烷的实际产量等于产气量和甲烷含量的乘积。前面结果表明,2%、6%和10% NaOH处理组的总产气量都要远大于对照组。所以各处理组的甲烷总产量都要大于对照组,其中6%NaOH处理组的产气量最高,所以该组的产甲烷的总量也最大。综合产气效果、甲烷含量、发酵启动时间等指标,秸秆和蓝藻混合厌氧发酵中的秸秆预处理最优的NaOH质量分数为6%。(3)利用实验室已有氧化亚铁硫杆菌菌种,用海藻酸钠对微生物进行固定化,再利用实验室自制装置进行脱硫实验,结果表明液气比为3,入口处Fe3+为7 g/L,吸收液液面高度为0.55 m时,脱硫率可以达到98%以上。
其他文献
在了解钻录测数据需求分析的基础上,设计基于三层体系架构的钻录测联合数据库平台。根据钻录测数据多源、海量的特点,提出以油气勘探为目标的钻录测数据库的概念模型和物理模型
农民在生活中遇到危难,会首先想到求助“110”。如果在农业生产上面临危害,又该如何寻求快速的帮助?“963110”,海南的农民记住了这一农业科技服务热线。
大连表面工程协会几年来在参与了几十家企业的"清洁生产审核"咨询工作,收集、总结、汇总了电镀、热镀锌及印刷电路板电镀等几个表面处理行业的清洁生产方案,现介绍给同行,可以
新课程的实施给课程带来了新的生机和活力,教师面临着新的机遇和挑战。教师要反思过去的教学行为,转变教学理念,不断探索新的教学方法,与时俱进,培养新型人才。化学教学也随着课程
通过极化曲线、交流阻抗图谱和铜加速醋酸盐雾试验,研究了镀液主要组分及工艺条件对三价铬镀液铬镀层耐蚀性的影响,并与六价铬镀液镀层进行了比较。试验结果表明:随主盐含量增加
<正>波音公司创始人威廉·波音曾经说过:"不要因为一句‘这做不到’而放弃任何一个创新构想。"回顾航空业一百多年的发展历程,从最初使用帆布与木材制造飞机,到如今大量使用
外商直接投资(FDI)在中国经济中占据了重要的地位,对中国经济的持续增长作出了巨大的贡献。长期以来,学者们评价外商在华直接投资的意义,主要集中在FDI对中国经济增长的直接
回 回 产卜爹仇贱回——回 日E回。”。回祖 一回“。回干 肉果幻中 N_。NH lP7-ewwe--一”$ MN。W;- __._——————》 砧叫]们羽 制作:陈恬’#陈川个美食 Back to yield
为全面了解我国科技工作者对学术不端行为的认知状况,本文利用第三、四次全国科技工作者状况调查数据进行统计对比分析,结果表明近三分之一的科技工作者认为学术不端行为普遍
回 回 产卜爹仇贱回——回 日E回。”。回祖 一回“。回干 肉果幻中 N_。NH lP7-ewwe--一”$ MN。W;- __._——————》 砧叫]们羽 制作:陈恬’#陈川个美食 Back to yiel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