棉纺筒纱自动分拣系统的设计与试验

来源 :石河子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dlinc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棉纺筒纱的种类分类在织造、染整等过程具有重要作用,在生产过程中普遍根据纱管顶部的颜色及标志物区分棉纺筒纱种类。实际生产中,作业环境光线暗,棉纺筒纱种类繁多,纱管顶部颜色相近,并且标志物的面积有限。目前,主要依靠人工进行分拣,作业强度大、长时间识别后较易出现错误。不同种类的筒纱混淆在一起,会生产出残次布匹,从而造成企业的经济损失。因此,开展棉纺筒纱识别方法研究对于提高棉纺筒纱种类识别效率、控制筒纱分拣质量具有重要意义。本文以棉纺筒纱为研究对象,针对纱管顶部的颜色和标志物,提出图像检测算法,搭建分拣控制部分,最终形成一套完整的棉纺筒纱自动分拣系统,主要研究内容及相关结论如下:(1)设计并搭建图像采集与处理系统由遮光箱、光源、光电传感器、工业相机搭建出图像采集装置。以棉纺筒纱纱管上图案的颜色和标志物为依据,基于深度学习构建了Faster R-CNN+Res Net50棉纺筒纱种类识别模型。自主建立了棉纺筒纱图像数据集,并完成对种类识别模型的训练。(2)设计并搭建棉纺筒纱输送与分拣控制系统以STC12C5A60S2微控制器为处理核心,完成棉纺筒纱输送装置、气动分拣装置、显示装置的硬件设计。以KeilμVision4和DGUSV 5.08为软件平台,设计了主程序、分拣控制程序、终端显示程序,形成了整个控制系统的总程序。以种类识别模型对棉纺筒纱的识别结果和三个光电传感器的通断信号为判断依据,对棉纺筒纱输送电机、纱管采集相机、分选气动气缸等部件执行系统控制策略。最终,实现棉纺筒纱输送、棉纺筒纱种类检测识别、棉纺筒纱分拣作业功能。(3)进行了棉纺筒纱自动分拣系统性能试验本文以新疆仁和纺织科技有限公司生产的黑斜纹纱管、黑叉纹纱管、全黑纱管、玫红纱管、绿斜纹纱管5类棉纺筒纱为试验材料。以平均精准度的均值和检测速度为指标,对种类识别模型进行评估;以平均分拣准确率和分拣效率为指标,进行分拣性能试验。通过试验数据分析可得,种类识别模型平均精准度的均值为99.95%,检测速度为每秒钟4.79幅图像;分拣系统平均分拣准确率最低为99.53%,分拣效率为14个每分钟,即每小时可分拣70包(12个筒纱为一包),满足目前企业30包每小时的人工分拣速度,表明该棉纺筒纱自动分拣系统具有良好的可行性。
其他文献
新疆地区是我国重要的棉花产区,随农业机械化水平的不断提升,新疆棉花全程机械化的不断推进,棉花机械采收率逐年稳步上升。但仍面临诸多问题:机收后籽棉松散、密度低、运储不便且成本高,降低采棉机工作效率,籽棉压缩成型可有效解决此类问题。因此,探究机采籽棉压缩特性及成型性能,可为研制、设计相关设备提供必要的数据支撑与理论基础。本文以机采籽棉为研究对象,基于籽棉物理机械特性,结合籽棉安全压缩密度,研究籽棉压缩
学位
棉花黄萎病的防治是世界性的难题,许多方法如轮作、化学熏蒸等已被用来防治这种疾病,但效果均不理想。考虑到高压脉冲电流在灭杀菌、虫方面的高效性,本文采用土壤高压脉冲灭菌技术防治棉花黄萎病,并研究了处理电压、循环次数、电极埋设深度对黄萎病防治影响。高压脉冲系统的核心部件为具有充放电功能的储能电容器,本文通过离子掺杂和组分复合的方法分别改性了单相Na Nb O3(NN)和(Bi0.5Na0.5)Ti O3
学位
北疆防护林作为防御自然灾害、保护农业生产的重要生态屏障,在区域水土保持、防风固沙与气候调节中发挥了重要作用。近年来干旱胁迫、病虫害胁迫以及管护不当导致部分的防护林出现了严重的衰退以及防护功能下降的情况,而树种分类可为防护林资源清查、林地生态系统评估以及科学的规划管理提供基础信息。本文聚焦树种分类问题,从特征筛选、分类尺度、模型构建与验证的思路出发,开展基于无人机高光谱影像的防护林树种分类研究,以期
学位
棉花是我国主要的纺织原材料和重要的经济作物。及时准确地估算棉花产量对指导棉花生产和保障棉花贸易具有重要的意义。目前的产量估算技术主要基于人工抽样和统计方法,但这些方法的流程复杂、劳动量大且周期较长。近年来,随着图像处理技术的发展和无人机图像采集平台的广泛使用,为更快、更准确的作物产量估算奠定了基础。但是密植棉田由于种植密度大,植株间距小等因素,导致下层棉花被严重遮挡,给基于无人机成像的估产方法造成
学位
作为我国著名哲学家,冯友兰在推动中国哲学走向世界发挥着重要作用。他的代表作《中国哲学简史》讲述的是中国哲学历史和思想,却用英文进行写作。本书中英文语言符号和它所指代的中国文化发生错位,因此可以被归为学术类的异语写作。而它翻译回中文的过程,就属于典型的无本回译。本文聚焦于《中国哲学简史》无本回译这一特殊现象,通过对比《中国哲学简史》的两个译本,探索并分析两译本如何处理引文、术语回译和文化再现,总结两
学位
“十四五”时期,三农工作进入全面推进乡村振兴、加快农业农村现代化的新阶段,对农业机械化全程全面和高质量发展提出了更高要求。为加快推进新疆生产建设兵团农业机械化的快速发展,早日实现兵团农业全程全面机械化,需要对现阶段兵团农业机械化发展水平进行客观、全面的综合评价和发展预测。针对这一需求,本文开展了兵团农业机械化发展水平评价研究,主要研究内容及结论如下:(1)基于现阶段兵团农业机械化发展现状,构建兵团
学位
随着机井灌溉通电工程大规模推进,大量机井负荷接入配网末端,易造成配网负荷波动程度变大,配网线路过重载等问题。此外,随着我国能源转型需要,大量光伏发电、风力发电等新能源发电装置接入配网,由于新能源出力的波动性,其消纳水平较低。针对这一问题,本文将机井群负荷与新能源发电统一纳入配网调度,建立调峰策略,既可实现新能源消纳,又可保障机井群有序运行。本文首先建立了计及风光的机井群控系统,通过对智能塑壳断路器
学位
红花杂质混合物料各成分差异特性较小,导致在红花的分离清选过程中存在着含杂率和损失率高且难以分离的问题,直接影响着红花清选装置的清选工作效率。本论文在分析国内外清选装置研究进展的基础上,结合红花花丝的物理力学特性,通过数值模拟和试验研究相结合的方法,设计一种气力式红花清选装置。主要在以下几个方面进行了研究:(1)对红花花丝及其杂质物料物理力学特性进行分析。测定了红花花丝的尺寸和不同悬浮阶段的悬浮速度
学位
棉花机械化采收已成为棉花生产全程机械化关键,根据新疆地区棉花采收实际生产需求,设计采棉机动力换挡行走传动方案。该行走传动方案充分结合动力换挡变速器平稳换挡性能和液压传动无级调速特性。本文根据采棉机行走作业需求,以采棉机动力换挡行走传动系统为研究对象,对行走传动系统参数匹配进行研究。研究内容如下:1、结合动力换挡理论,分析国内市场占有率较高的采棉机行走传动系统特征参数,基于棉花种植模式基础作业数据,
学位
玉米是新疆第二大粮食作物,保证玉米产量对推动地区经济发展、保障国家粮食安全问题具有重要战略意义。精密播种技术是指在农艺要求下,通过播种机械将种子精准定量播入土壤预定位置的先进技术。精量穴播器是精密播种机的核心部件,其性能直接影响作物产量。新疆玉米种植一般采用膜上穴播作业方式,机械式穴播器具有结构简单,维护方便,成本低、可靠性较好等优点,得到广泛应用,但其主要存在种子易在型孔口堵塞,充种性能差,漏播
学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