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二十世纪六十年代以来,动画的审美取向越来越趋向于对传统的反叛,动画市场上出现了大量的颠覆性的和追求视听感官快感的作品,如《猫和老鼠》、《辛普森一家》、《小红帽》、《邪恶新世界》、《怪物史莱克》等等。在这些作品中,颠覆、戏仿、游戏、嘲弄是其主要表达手法,观众正是通过这些审美方式达到他们抵制和规避权势的快乐,而大众化营销和传播却是创制者商业化追求的终极目标。这些特征和当时正兴起的后现代理论相契合,本文考察的就是在这理论背景下的动画审美状况。首先本文从整体上梳理了动画的基本概念,以及它的产生和发展情况,进而从内在的动因概述了它所呈现出的审美状况的变迁及其背景。可以说,是现代科技的发展给了动画从草根走向艺术殿堂的机会,但动画自身的审美趋势却又走向了反现代精神的道路,其中自由市场经济以及由其造成的大众文化功不可没。动画的草根本性就决定了它的大众性质。从它的传播方式、消费模式、商业化追求,我们可以看出动画的一些基本审美特征:读图快感、表层叙事、多元化构成。不过,我们也从动画的大众文化性质中看出它自身带有并根除不了的反叛气质。所谓的大众,就是那些居于从属地位的或被剥夺了权力的人们,而大众文化又是他们为了从统治者所支配的那些资源中获取自己的利益而创造出来的。由此可以知道,这个文化势必要和权势文化形成冲突和矛盾,它对强势意识形态的抵制和规避以及这样行为带来的快乐,必然在文化中流露无疑。动画的抵制和规避行为是观众通过颠覆和游戏来达到快乐的终极目标的。动画的高度虚拟化给大众提供了最佳的狂欢场所,甚至比真人影视作品还要自由些。在后动画时代的动画作品中,现实生活中的一些人物、事件以及文化观念都受到了挑战和扭曲,尤其是对立状态的人、事、观念模式,更是遭到前所未有的倒转。大众观看动画的过程其实就成了胜利大逃亡,既是规避又是抵制权势意识形态,同时自己的权力欲望也得到了伸张。总之,快乐是其主旋律,颠覆、戏仿、嘲弄是其主要手段。动画能够成为高度虚拟化的艺术,完全在于能够控制身体,并且通过控制身体,在假想中完成自己对于权势意识形态的胜利。其中,变形的身体、动画真人秀、不老的形象、暴力场面都是大众在动画中寻求权力欲求的途径。对身体的控制或摆布,其实就是通过对物质或实体的控制,来达到对精神被控制的一种摆脱或逃亡。本文通过关注一种新兴的大众文化艺术——动画的审美变迁,梳理它在当下的审美特征,来把握大众的审美取向和产业发展趋势,同时也在说明无论怎么控制,大众的反叛意识一直存在,它总是通过各种亚文化渠道伸张出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