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急性横贯性脊髓炎是一种复杂的病理生理学综合征,其典型临床表现为急性横贯性脊髓损害。尽管本病的发病率较低,但其预后差异较大,即使予以积极治疗,长期的随访研究显示仍有近1/3的患者将遗留永久性的严重神经功能障碍,降低患者的生存质量同时也给家庭及社会带来沉重负担。但本病如早期及时诊断、治疗,其致残率将大幅降低。本课题以ATM患者为研究对象,旨在分析探讨ATM首次发作的临床及MRI影像特征,协助该疾病的诊断和治疗以及判断预后。方法根据2002年横贯性脊髓炎联盟工作组(transverse myelitis consortium working group,TMCWG)制定的ATM的诊断标准,选取符合诊断及临床资料完整的56例ATM患者作为研究对象,且全部患者满足至少2年的随访结果以协助最终诊断。回顾性分析ATM患者首次发作的临床、MRI影像学特征。结果1)56例ATM患者首次发作后必须至少1次随访并随访时间超过2年,临床确诊为:多发性硬化(MS)19例(19/56,33.9%),视神经脊髓炎(NMO)10例(10/56,17.9%),系统性自身免疫性疾病3例(3/56,5.4%),类感染病因4例(4/56,7.1%),特发性横贯性脊髓炎20例(20/56,35.7%)。2)所有患者均有脊髓病变平面以下不同程度的运动、深浅感觉及自主神经功能障碍。3)MRI特征:颈髓18例,胸髓17例,颈胸髓受累13例,胸腰髓受累8例;33例病变脊髓轻度肿胀,23例脊髓形态未见异常;病灶平均长度为4.7个脊髓节段,病灶占据脊髓2/3以上横断面积29例,27例占据面积小于脊髓横断面的2/3;15例脊髓病变区无强化,41例病变区呈条状、斑片状等强化。结论结合临床和MRI影像特征,有利于ATM的诊断和鉴别诊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