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社会主义正义概念建立在批判地吸收古希腊时期的正义思想、近代西方的正义思想、现代西方的正义思想等相关成果之上,并在马克思主义正义思想的指导下形成的。社会主义正义理论属于马克思主义理论体系的一部分,是马克思主义正义思想中国化的最新成果。
社会主义正义理论与马克思主义正义理论的基本立场、基本观点、基本方法一脉相承。正义是指社会主义制度对社会成员的基本权利与义务的公平分配。具体来说,就是在一定的社会历史条件特别是社会经济条件下,社会成员都能享有基本权利、并且公平合理地承担义务。结合正义的定义和社会主义制度,社会主义正义的主要内容为生产资料公有制、按劳分配原则、实现共同富裕、人民当家作主、社会公平以及人的自由全面发展。社会主义所实行的生产资料公有制,保证了人们在生产资料占有上的平等,从而保障了利益分配的起点正义。按劳分配是对一个人的劳动成果及权利的充分尊重,其核心内容是多劳多得、少劳少得,体现了利益分配的过程正义。共同富裕是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目标,体现了利益分配的结果正义。实行人民当家作主,保障了人民的民主权利的实现,体现了社会主义政治上的正义。社会公平强调了人的各种价值必须得以保护,公民的基本权利与义务不能受到侵犯和替代。人的自由全面发展要求人的各种需要不断得到满足、人的潜能得到发掘、人的素质得到提高、人的个性获得最充分的发展,人的社会关系获得高度丰富等,是社会主义正义的本质要求。
社会主义正义与中国古代社会的正义和资本主义社会的正义相比,具有人民性、现实性、相对性、具体性等特征。与资产阶级压榨剥削劳动人民相反,社会主义把人的发展作为经济社会发展的价值追求与目的,在发展的过程中不断实现人民的愿望、满足人民的需要、维护人民的根本利益,这体现了社会主义正义的人民性。中国古代社会的正义表现为平均主义,是一种虚幻的正义,社会主义通过大力发展生产力、避免平均主义的出现、提出科学发展观和建设和谐社会的目标等一系列措施,把正义的实现建立在现实的社会实践上。在社会主义社会,不同的阶层对正义有不同的价值判断标准,社会不能要求所有的社会成员对正义有相同的价值判断标准,这体现了正义的相对性。由于探讨正义需要一个具体的语境,经济、政治、文化、社会是不同的领域,所以,社会主义正义在这些领域的具体内涵和标准也不相同。
社会主义正义在一定程度上得以实现,但是,由于我国还处在社会主义初阶段,生产力水平有限,发展过程中还存在诸多问题,如收入差距不断扩大、基本公共服务不均等、人民当家做主得不到有效的保障、人的自由全面发展受到阻碍,这些问题阻碍了正义的实现。社会主义正义若要获得充分实现,必须重视这些问题并寻找解决问题的措施。大力发展经济,创造更多的物质财富,为正义的实现奠定坚实的物质基础;政府通过实现社会保障、义务教育、基本医疗等的均等化,保障正义的实现;社会主义通过完善民主权利保障制度、加强法律制度建设保障正义的实现;加强公民意识教育,帮助人们树立正确的正义观,培养个人正义感,从而保障正义的实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