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未来城镇化的快速推进必然会增加大规模的建设用地,以此用于满足城市建设和经济社会发展的需要。如何实现城镇化快速推进与土地资源的集约、优化利用之间的协调发展,是当前需要解决的重大现实问题。依据区位理论、新型城镇化等基础理论,文章采用定量与空间分析技术相结合以及综合分析等方法,分析了西安市全域及下辖的9区4县等13个行政单元的城乡建设用地结构现状及空间布局情况,探讨了西安市城乡建设用地在数量、结构和布局方面的演变规律。并结合人口、经济等统计数据综合对比研究,讨论了西安市各区(县)城乡建设用地集约利用程度。结果表明:(1)十余年间城乡建设用地占全市范围内建设用地的比重较大且变化较为显著,且城乡建设用地的空间分布有所改变;同时,13个行政单元间及内部的城乡建设用地结构差异较大,不同时间段的用地类型扩张的速度不同。(2)从总人口与城乡建设用地增长弹性指数(PEI1)来看,城三区土地利用效益较高,其他区域均为低效扩张型;从非农人口与城镇工矿用地增长弹性指数(PEI2)来看,城三区城镇工矿用地利用趋于集约,其他地区均为低效或粗放扩张型,整体来看,城镇工矿用地利用水平较低;各区(县)农村居民点的利用趋势类型差异较大,整体利用效益较为低下。从经济指标单位城乡建设用地二三产业产值(EEI1)、单位城乡建设用地固定资产投资及相关弹性指数(EEI2)来看,西安市二三产业总产值和固定资产投资的增长速度大于城乡建设用地规模的扩张速度,西安市城乡建设用地的集约利用度有所提高,主要以挖掘发展型和集约扩张型为主,土地利用潜力较大。(3)不同时期政策制度和城市规划引导了城市扩展的方向和模式,而人口发展和经济增长则是城乡建设用地扩展的根本源动力。在城镇发展新形势下,针对优化调整城乡建设用地结构和布局的目标,提出一系列保障措施,如制定和落实增减挂钩的政策措施,城市布局趋向于紧凑型,重视旧城改造,转变产业模式,建立现代城镇空间发展的管治机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