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背景和目的:我国人口老龄化趋势严重,老年人群发生肾脏病的比例很高,明确老年肾病疾病谱具有重要意义。肾活检作出的病理诊断最有价值,但老年肾病患者多不接受肾活检,缺乏病理诊断疾病谱,而国外研究又无法代表我国情况,国内大规模研究并不多。尽管老年病理诊断疾病谱的具体特点尚有待研究,但明确的是特发性膜性肾病(Idiopathic Membranous Nephropathy, IMN)最常见,应重点关注;明确老年IMN相对于非老年IMN以及其它老年病理类型的临床特征具有积极意义。基于以上原因,本研究回顾性分析老年肾活检患者及IMN患者的病历资料,目的在于明确老年肾病病理诊断疾病谱以及老年IMN患者的临床特征。对象和方法:第一部分研究对象是2004年至2013年我院肾脏病科老年肾活检患者,临床诊断包括肾病综合征(Nephrotic Syndrome, NS)、慢性肾炎综合征、急进性肾炎、小管间质疾病;肾功能分类为慢性肾衰竭(Chronic Renal Failure,CRF)、急性肾损伤(Acute Kidney Injury, AKI)、肾功能基本正常。主要分析了临床诊断、病理诊断疾病谱,,临床诊断与病理诊断、肾功能的对应关系,特别分析了AKI对应的病理诊断。第二部分研究对象是我院肾脏病科2004年至2013年的IMN患者,按照年龄分为老年、非老年两组,记录患者的临床特征,包括年龄、性别、体重指数(Body Mass Index, BMI)、血压水平以及主要实验室检验,同时记录患者病理指标,包括肾小球、肾小管/间质、肾小动脉病变。主要分析了老年、非老年临床特征和病理指标的差异,每组的临床、病理联系。第三部分研究对象是表现为NS的老年IMN和老年微小病变型肾病患者,记录临床特征及实验室检验结果,比较两种疾病的差异,并尝试建立鉴别方程。统计分析采用t检验、ANOVA、 Kruskal-Wallis H去、χ2检验、Logistic回归、ROC作图法,所有数据使用SPSS 20.0统计软件处理。结果:老年肾活检患者总计796例,男女比为1.4:1,平均年龄66.9±5.4岁,肾活检患者数量逐渐增加,但是占同期住院老年肾病患者比例并未表现出同样趋势。临床诊断主要是NS(458例,57.53%)和慢性肾炎综合征(287例,36.05%),且NS占比逐渐升高,慢性肾炎综合征占比逐渐下降。原发性肾小球疾病是老年肾活检患者最主要病理类型,共587例,占73.7%,继发性肾小球疾病173例,占21.73%,IMN是原发性肾小球疾病的首位病因,占44.63%,糖尿病肾病是继发性肾小球疾病的首位病因,占24.28%;全部肾活检患者中前三位病因分别是IMN(262例,32.91%),IgA肾病(130例,16.33%),微小病变型肾病(Minimal Change Disease,MCD)68例,占8.54%,其中IMN占比逐渐升高。NS首位病因是IMN,慢性肾炎综合征首位病因是IgA肾病,急进性肾炎综合征首位病因是ANCA相关性小血管炎肾损害。AKI的首位病因是MCD,第二位病因是ANCA相关性小血管炎肾损害。IMN患者1058例,年龄47.38±14.43岁,男女比为1.3:1,老年组占21.17%,非老年组占78.8%。老年组IMN检出率显著高于非老年组。近10年老年、非老年IMN占肾活检比例逐渐增加,但是各组构成比相对稳定。临床特征中BMI、血红蛋白、肾小球滤过率、血肌酐、血磷、IgG、IgA、纤维蛋白原、尿渗透压、血压水平、高血压发生率、2型糖尿病发生率、血尿发生率在两组间有显著性差异,且和增龄的自然趋势一致。重要的临床评价指标血清白蛋白和24h尿蛋白在两组间无显著差异,总胆固醇、甘油三酯、低密度脂蛋白在NS人群中老年组显著低于非老年组,两组降脂药物应用无显著差异。病理指标中肾小球全球硬化评分、发生率,肾小管间质病变评分、发生率,肾小动脉病变发生率在两组间有显著性差异,且和增龄的自然趋势一致。肾小球全球硬化的独立相关因素在老年组是合并高血压,非老年组是年龄、合并2型糖尿病、平均动脉压、血尿酸。临床表现为NS的老年IMN患者162例,年龄67.4±5.2岁,老年MCD患者58例,年龄66.9±5.9岁,结果显示IMN组的血尿发生率、24h尿蛋白定量、eGFR显著高于MCD,AKI发生率、血肌酐、C3、C4、纤维蛋白原显著低于MCD组,其它临床指标均无显著性差异。按照单因素筛选、二元logistic回归法、ROC作图法相结合的统计方法建立两个IMN和MCD的鉴别方程。方程一将C3、C4、Fib按连续变量进行处理,结果显示血尿(OR=0.24,95% C.I:0.11~0.56)、AKI(OR=21.44,95% C.I:6.65~69.12)、纤维蛋白原(OR=1.52,95% C.I:1.16~1.99)是具有鉴别意义的临床指标,方程一的预测概率的ROC曲线下面积是0.831。方程二将C3、C4、纤维蛋白原根据ROC作图法找出最佳判断界值,转化为2分类变量后,结果显示血尿(OR=0.28,95%C.I:0.12~0.66)、AKI(OR=27.39.95%C.I:8.01~93.6)、C3是否≥115md/dl(OR=3.53.95% C.I:1.43~8.76).纤维蛋白原是否>5.5g/L(OR=2.66,95% C.I:1.14~6.19)是具有鉴别意义的临床指标,方程二的预测概率的ROC曲线下面积是0.843。结论:原发性肾小球疾病仍是老年肾活检患者最主要的病理类型;IMN是老年肾活检患者首位病因,也是引起NS的首位病因,其所占趋势逐渐增加,引起慢性肾炎综合征的首位病因是IgA肾病,引起AKI的首位病因是MCD。应重视老年IMN的诊断和治疗,老年MCD患者AKI的防治。肾活检患者IMN检出率总体呈增加趋势,并非老年组特征。老年IMN患者临床指标和病理指标的差异受增龄的影响,与增龄的自然趋势一致;但合并NS老年IMN患者血脂水平未呈现与增龄一致的变化,应重视这部分患者肝脏功能的保护。IMN非老年患者要注意防治2型糖尿病、降低血压、血尿酸水平,老年患者尤其要注意防治高血压,以防止肾小球全球硬化加重。表现为NS的老年IMN与老年MCD相比,血尿和AKI发生率明显升高,而血清补体水平低下。初步提出老年IMN和MCD的鉴别方程,可为老年NS患者的诊断提供借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