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的资本充足率监管对商业银行贷款的影响研究

来源 :江西财经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h459403474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1988年,巴塞尔协议统一了资本充足率的标准和计算方法后,美国等西方国家相继实施了协议中资本监管,但随后这些国家却出现了不同程度的信贷紧缩、经济衰退的现象。波士顿联邦储备银行主席Richard Syron把这一现象称为“CapitalCrunch”。我国的资本监管长期以来处于软约束的状态。2004年我国颁布了《商业银行资本充足率管理办法》,但该年我国商业银行的贷款增速却急剧下降,出现了贷款紧缩的现象。而今后随着资本监管的加强,这种紧缩效应很有可能会被再次放大。因此为了消除资本监管带来的这种负面效应,避免对宏观经济产生放大性的负面影响,有必要对这一问题进行深入的研究。 本文共分为六个部分,包括导论和正文,其中正文内容如下: 一是资本充足率监管的理论。首先对银行资本和资本充足率的概念进行了介绍。接下来介绍了国际上资本监管的标准——巴塞尔协议,包括新旧巴塞尔协议的内容、特点等方面,为接下来所要论及的资本监管提供了理论基础。其后采用数理推导的方式来验证资本充足率监管紧缩效应,并得出结论:在存在资本监管的情况下,由资本充足率下降导致的贷款的下降幅度要远大于不存在资本监管时贷款的下降幅度。这就为接下来的实证分析奠定了数理基础。 二是国外资本充足率监管的实施及其对贷款的影响。首先依次介绍了资本充足率监管的实施对本国经济产生重要影响的两个典型国家的案例,即美国和日本。两国的案例有很大的相似之处,即都是在上世纪八九十年代国内经济不景气的情况下实施了巴塞尔协议中的资本监管,从而加重了其国内的信贷紧缩和经济衰退。其后本文针对上述案例总结了经验及教训,为我国接下来的资本监管的实施提供经验借鉴。 三是我国的资本充足率监管对贷款影响的理论分析。首先说明了我国资本监管的状况,从中可以看出我国的资本监管长期以来处于软约束的状态,今后的监管将有待加强。其次分析了我国国有商业银行和股份制商业银行目前的资本充足率状况。虽然两者的具体情况有所差别,但其资本状况都非常令人担忧。而今后要解决我国商业银行的资本金问题,依然是任重道远再次对我国商业银行在2004年前后的贷款情况进行了分析,可看出2004年的贷款增速明显低于2003年,说明资本监管的实施对我国商业银行的贷款产生了紧缩效应。最后对我国商业银行的平均资本充足率增长率和平均贷款增长率的走势关系进行了分析。 四是我国资本充足率监管对贷款影响的实证研究。通过构建面板计量模型,运用eviews软件进行回归分析,得出了我国的资本充足率监管确实会对商业银行贷款产生紧缩效应的结论。接下来对2004年前后进行对比发现2004年后资本监管较之前对我国商业银行的贷款产生了更为明显的紧缩效应。 五是政策建议。首先监管部门在实施资本监管时,要尽量根据具体情况来实行有差别、弹性化的资本监管。同时也要适当的加大对资本状况良好的外资行的引入,借此来缓解国内商业银行在面对资本监管时可能做出的过度反应。其次商业银行也应该积极主动得来改变自身的资本充足率状况,一方面要改变商业银行传统的经营模式,优化资产结构,另一方面也要建立有效的资本补充机制,通过多种渠道来提高自身的资本充足率。
其他文献
自1978年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国民经济建设取得了全面的发展,国内生产总值连年增长,经济总量已经跃居世界第三位,综合国力不断增强。然而在经济总量日益增长的前提下不同区域间的收
学位
近年来,基层财政困境成为财政实际工作亟待解决的难题,也是理论界研究的热点。很多学者侧重从财政体制角度探讨基层财政困境的成因和出路,但却没有解释为什么不合理的体制会长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