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研究目的:溃疡性结肠炎(UC)患者在缓解期出现肠易激综合征(IBS)样症状,却未检测到明显炎症反应征象,这种临床现象值得思考。UC和IBS是不同的疾病,但又存在临床共性。所以我们需要重新认识这两种疾病。研究vinculin抗体(抗黏着斑蛋白)及cdtB抗体(抗细胞致死毒素B)在腹泻型肠易激综合征(IBS-D)与溃疡性结肠炎缓解期肠易激样综合症(IBLS)及健康对照组中的表达差异。是为生物标志物对IBS-D和IBLS的病理生理学的认识提供了一些独特的视角。缓解期IBD有可能重叠存在IBS。而且目前临床上对于IBS的诊断没有可重复的非侵入性测试,这增加了诊断的不确定性,生物标志物是第一次让IBS诊断具有特异性,而不是“排除诊断”。因此本研究目的是基于对临床病人血液的ELISA的研究结果,探讨vinculin(抗黏着斑蛋白)抗体与cdtB抗体(抗细胞致死毒素B)区分溃疡性结肠炎缓解期出现的肠易激样症状与肠易激综合征的能力,为两种病的发病机制及寻找有效的药物治疗提供更多的理论依据。研究方法:本次研究选取2018年5月至2019年3月间于北京中医药大学第三附属医院王再见主任专家门诊及北京中医药大学东方医院李军祥主任专家门诊就诊患者中选取中医辨证为脾胃虚弱型的溃疡性结肠炎缓解期肠易激样症状组患者及脾胃虚弱型的腹泻型肠易激综合征组及健康对照组。].行疾病活动度评分、内镜下评分、焦虑抑郁评分(自评)。2.采血标本:检查前检测肝、肾功能等常规检查,采集外周血标本及时离心,于-80℃液氮罐保存。3.运用酶联免疫吸附法(ELISA)测定抗体含量:读取光密度(OD)值,用来比较vinculin抗体与cdtB抗体水平。原始OD值用于数据分析。4.采用SPSS20.0软件进行统计学分析。计量资料用x±s表示,先对数据进行正态性检验和方差齐性检验。对符合正态分布且方差齐的数据,组间比较采用t检验,对不服从正态分布或方差不齐的数据,采用非参数检验。检验水准α=0.05。实验结果:vinculin抗体含量在脾胃虚弱型IBS-D组和脾胃虚弱型IBLS组中不同,其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此外,在IBS-D组与健康对照组及IBLS组与健康对照组之间中差异均也有统计学意义(P<0.05);cdtB抗体含量在脾胃虚弱型IBS-D组和脾胃虚弱型IBLS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在IBS-D组与健康组及IBLS组与健康组之间均有含量差异并有统计学意义,两种抗体在鉴别IBS-D与IBLS时敏感性均比较高,均为95%。在特异性检验中发现vinculin抗体对于鉴别IBS-D与IBLS两种疾病高于cdtB抗体。结论:vinculin抗体和cdtB抗体在区分同一证型(脾胃虚弱型)的溃疡性结肠炎缓解期肠易激样症状与腹泻型肠易激综合征中具有一定的敏感性,且vinculin抗体可以作为判断溃疡性结肠炎缓解期出现的肠易激样症状是否就是肠易激综合征的特殊生物标志物之一,cdtB抗体在区分IBS-D和IBLS时特异性欠缺,所以暂时不建议以cdtB抗体区分溃疡性结肠炎缓解期出现的肠易激样症状和腹泻型肠易激综合征。但vinculin抗体在两种疾病的抗体滴度的差异性研究中,其特异性较高,可以考虑作为区分溃疡性结肠炎缓解期出现的肠易激样症状与肠易激综合征的一个生物标志物,丰富了肠易激综合征除了依靠症状诊断及内窥镜排除诊断之外的诊断方法,该检测作为一种简单易行的检测方法,仅需抽血做Elisa即可作为区分肠易激综合征和溃疡性结肠炎缓解期出现的肠易激样症状这两种病的一种思路。对诊断上可能也有一定的临床应用价值。在观察IBS-D与IBLS患者中焦虑抑郁的患病率时发现,IBS-D与IBLS患者的SAS及SDS自评量表均值在统计学上呈负梯度,且均高于正常值,但其之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表明焦虑或者抑郁状态在肠易激综合征和溃疡性结肠炎缓解期肠易激样症状的患者中没有显著差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