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荷文化源远流长,在中国传统文化意义上有深刻的体现。荷以出於泥而不染的清新、高雅、纯净、独立,不随波逐流的性格特征,成为我国文人一再颂扬的典范。同时它也被视为佛教的象征,赋予了神秘的色彩,代表美好理想的化身,寄托着天人和谐的精神。在我国民俗里荷更象征着生育、繁衍与婚姻,它作为一种历久不衰的人格象征的母题,与我国传统文化情结有不可分割的渊源。油画创作语言是画家自身图式的呈现,是画家真实的写照。它随观念的变化而变化,具有时代性和当代性,是一个动向发展的过程。面对同一题材的荷花,不同人的主观意识会创作不同的荷绘画作品。传统文人画的荷花是“文化符号”的荷花,他们不在于表现荷的真实性,更注重荷的文化隐喻。而笔者的荷花,更侧重于“视觉符号”的图像,用已经掌握了的西方油画技法来寻求具有中国审美的以荷为载体的油画创作语言形式。本文主要通过查阅文献,调查研究,比较分析,实例研究(个案分析)等方法,从八个方面对全文进行了论述。首先阐述了国内外油画创作语言的现状,针对以荷花为题材的绘画创作,结合笔者创作实践作为切入点,系统的梳理和分析了我国汉代至清代的荷绘画语言的发展、演变,以及近现代画荷大师有关荷绘画创作语言的个案研究,作了一个纵向的勾勒。同时又与西方莫奈的睡莲语言研究形成横向比较。然后,将论文的焦点集中到个人荷绘画创作语言的实践创作中,从选择荷为主题到荷油画创作涉及的点、线、面、色彩、笔触、意境和运动势力等创作语言进行思考与探索,并通过实践找寻符合笔者油画发展的个性化创作语言。最后对《荷之舞系列》创作所呈现出的油画语言进行了展望分析,需要加强观念语言、材料语言在油画创作中的运用。以荷为载体的油画创作语言研究是在继承我国荷绘画创作语言基础上的一个延续。通过对艺术实践的总结,反馈,为荷之油画创作提供了一种新的语言表现形式,也为其他题材的油画创作语言探讨提供了研究思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