袁淑、王微、王僧達研究

来源 :上海师范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jian_mei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袁淑、王微、王僧達研究》涉及的三位研究對象都是《詩品·中品》的同條詩人,詩風相近又有不同,比如語言風格清麗的一致性,王微代表作《雜詩》的女性化特點及袁淑、王僧達擬樂府的陽剛美,研究三人是研究鍾嶸《詩品》品評的一部分;三人都出身於僑姓氏族的甲族門第,是堂表兄弟關係,袁淑是王微、王僧達的表哥,王微是王僧達的堂哥,袁淑比王微大七歲,王微比王僧達大七歲,王袁家族的姻親關係讓他們自幼年就有來往接觸,這為將三人置於同譜提供了條件;三人都是元嘉文壇的代表人物,被時人稱讚“文冠當時”的袁淑,詩文書畫無不精善、閉門家中卻美名傳至北魏的王微,六七歲就傳出美名,和顏延之成為忘年交,和鮑照詩文相和,被鍾嶸贊為詩歌成就超過袁淑、王微的王僧達,研究他們給了解元嘉文學和鍾嶸的品評準則提供了一個良好的側面;《宋書》《南史》都給他們立傳,正史的本傳和其他資料為研究他們提供了可能,這也是三人放在一起研究的條件;唐以前最重要的文集《文選》收入了他們同類型的詩歌放在“雜擬”、“雜詩”篇,這更加體現了三人詩歌的相似性和為南朝人所認可的詩藝水準,同時也有了給三人詩歌做比較研究的基礎。以上的五個理由是把三人放在一起做年譜和研究的原因,三人儘管不是後世認為的元嘉文學的大家,但在當時卻個個都是享譽幾代的人物,將三人放在一起研究既能進一步了解《詩品》的品評原則,元嘉文學在南朝文學身處的位置,又能從社會思想的層面了解世家大族在南朝的開端——劉宋的思想變化,對於了解當時的文學、社會思想都有莫大的好處。本篇論文分為上下兩編:上編人物思想和文學研究,下編年譜。上編主要運用文本細讀,比較分析和文獻索引的方法將三人所處時代、家族和思想、文學做系統的梳理研究;下編通過文獻搜集、歷史考證還原譜主一生的成長、仕宦和文學、政治交遊經歷。上編共有三個章節,第一章節從經濟、政治和文化的層面宏觀梳理三人所處的時代環境。由於三人都是甲族子弟,故梳理經濟環境時著重論述莊園經濟對世家文化文學的影響;梳理政治環境時從中央皇帝的非正常繼位與地方上的藩王出鎮政策論述大政治環境與世家子弟仕進心態的關係;文化上主要論述當時社會的文化風尚對元嘉文人的影響。第二章節論述三人的家族仕宦和作為逐漸沒落的甲族子弟的處世心態、人生選擇,兼及兩者與三人文學的關係。第三章節是對三人文學的綜合研究,從三方面進行:第一是三人作品流傳情況和1佚,包括對學界有爭議的作品歸屬問題進行討論辨析;第二是對三人的擬古詩進行比較研究,這一部分以《文選》和《玉臺新詠》收入的作品為基礎,梳理三人擬古的淵源、文學新變與文學時代風尚的關係,也兼及其他作品的藝術分析;第三部分是各人的文章代表作研究,主要是袁淑的俳諧文、王微的書信和王僧達的《祭顏光祿文》。下編的年譜部分對三人的人生經歷作了較為清晰的梳理,將現存的文學作品能準確係年的予以係年,並用了大量的按語說明這樣係年的緣由以及作者對譜主人生經歷變幻的思考、考證。在沿著譜主的人生軌跡重走的過程中也爲筆者理解譜主的思想,撰寫上編的第二章節提供了諸多便利。
其他文献
电致化学发光(ECL)分析方法有许多优点:如低背景噪声、无需另加光源、灵敏度高等,所以在分析检测领域应用广泛。但ECL法选择性不够好,同类物质容易干扰。在ECL分析中引入分子印迹聚合物(MIP),利用MIP能够选择性识别目标分子的特点来提高方法的选择性。ECL方法中,需要一种发光信号强、稳定性好的材料。在目前各类ECL发光材料里,石墨相氮化碳纳米片(g-C_3N_4NSs)因其合成简易、发光效率高
《深化党和国家机构改革方案》提出成立应急管理部,提高我国应急管理能力,提升我国处理自然灾害和人为灾害的救援水平,切实保障社会公众的生命财产安全,推动社会的稳定发展。应急管理部门属于国务院直辖部门,统筹负责国家消防、救灾、应急、监督等职能部门相关工作的安排与规划。这样的改革带动了消防机构职能定位的变化,让“消”和“防”成功分离开来,消防部门的组织结构也变得更加科学合理。消防员的定位也从综合能力出色,
外泌体(exosome)是一类直径为30-150 nm的脂质双层膜结构囊泡,参与细胞通讯,特别是肿瘤来源的外泌体(tumor derived exosomes,TDEs)与肿瘤的发生发展及复发转移密切相关,作为肿瘤标志物的价值得到越来越多的重视。然而传统的外泌体研究策略反映的是细胞群体平均水平,掩盖了单个细胞的行为和反应过程,尤其肿瘤异质性会对肿瘤精准治疗造成了巨大障碍。近年来微流控芯片的快速发展
蛋白质是水稻中仅次于淀粉的第二大类营养物质,其中谷蛋白的含量最高,其含量和组成会直接影响稻米的营养品质。本研究利用CRISPR/Cas9系统对水稻谷蛋白基因Glu A3(LOC_Os03g31360/Os03g0427300)进行编辑,致力于改良稻米品质和培育功能性稻米。通过构建双靶点敲除载体、质粒转染、农杆菌介导转化和植物组织培养技术等方法得到成功编辑植株后,对T_3代突变体进行基因检测、农艺性
本研究旨在通过对猪萨佩罗病毒(porcine sapelovirus,PSV)流行株的分离培养,了解其对仔猪的致病性及遗传进化特征;进一步以体外表达的PSV VP1重组蛋白为抗原,制备多克隆抗体,建立检测PSV Ig G抗体的间接ELISA方法,为深入了解PSV特性及为临床提供血清学诊断技术提供科学依据。1.PSV的分离鉴定、基因组测序及遗传进化分析利用PK-15细胞从仔猪腹泻粪便样品中分离到一株
为了满足不断增长的粮食需求,两系法被广泛应用于许多作物。两系育种系统中应用最广泛的雄性不育系表现为温度敏感核不育和光周期敏感核不育。但是,两系水稻制种的安全性可能受到由于厄尔尼诺现象造成的极端天气影响,挖掘和创建更多的光温相关种植资源以及简化育种程序是未来杂交水稻研究的重要方向之一。利用拟南芥作为研究对象,光温敏不育系的育性转化机制获得深入研究,这有助于对植物雄性生殖系统的理解和对作物育种系统的改
5G技术将推动虚拟现实技术的发展。虚拟现实技术具备沉浸式、可交互性、多感知性等优点,可以带来更加真实、强烈的情绪感受。穿戴者的情绪反应对于虚拟现实在文化教育、娱乐
称谓语是人们在交际中用来称呼对方的词语,它承担着社交礼仪的重要作用。21世纪,交际中出现大批新兴称谓语,它们符合汉语词语构词规则,具有很强的生命力,极大地丰富了言语词汇,为现代汉语称谓系统补充了许多新的词语。本文选取五个新兴称谓语个案,从社会语言学“共变论”视角出发,研究新兴称谓语与社会的共变关系,通过新兴称谓语研究可以折射出人们生活和思想的变化,并呈现社会政治、经济、文化的变迁。全文包括绪论、正
蕨类植物是现存维管植物的第二大类群,起源于约4亿年前。在被子植物之前,它们在古代地球陆地植物中占主导地位,在现今的生态系统中仍然很重要。绝大部分的蕨类植物染色体数目非常高,可能是全基因组复制的结果。本研究基于系统基因组学方法和计算同义替代率Ks值计算的方法对38科64属69种蕨类植物的转录组数据进行全基因组复制事件的检测,并深入研究了翼盖蕨、卤蕨的全基因组复制事件和物种多样化之间的可能关系。研究结
抗菌剂是一类在一段时间内,使一些微生物的生长或繁殖低于必要水平的化学物质;其多为疏水,水溶性较差,生物相容性较好。生物标志物是一类与机体疾病发生密切相关的化合物,包括生物体内的小分子及蛋白、酶、核酸分子等生物大分子。通过测定机体生物标志物浓度的高低,可以对疾病发生进程进行一定程度的预判。抗菌剂的不当使用或者生物标志物含量异常可以直接或者间接影响或反映人类的健康。对于抗菌剂小分子化合物的检测多采用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