捻转血矛线虫Hc-daf-12基因结构和功能的研究

来源 :华中农业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vbcasp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捻转血矛线虫(Haemonchus contortus)是广泛寄生于牛羊等反刍动物真胃的常见寄生性线虫,因成虫吸食宿主血液而引起动物尤其是羔羊的贫血、衰弱、生长迟缓甚至死亡,给畜牧业造成了重大的经济损失。目前,捻转血矛线虫的防治主要是靠化学药物驱虫。然而,化学药物的滥用不仅导致抗药虫株的出现,并且由于药物残留也给环境造成不同程度的污染。因此,寻找一种有效且对环境无害的防治捻转血矛线虫新方法是十分必要的。研究发现,寄生线虫的自由生活阶段与自由生活的秀丽隐杆线虫的dauer(滞育)阶段无论在形态、发育和行为方面都极为相似。秀丽隐杆线虫的dauer阶段是由四个信号通路进行调控的,其中核受体信号通路在最下游进行调控,DAF-12是该信号通路极其关键的基因,且调控虫体的生长发育。本课题通过生物信息学分析、免疫组化及RNA干扰等技术对捻转血矛线虫Hc-daf-12基因结构和功能进行了研究。  本实验首先确定了捻转血矛线虫Hc-daf-12基因的cDNA、gDNA、氨基酸及上游启动子序列。并且发现Hc-daf-12与daf-12家族基因高度同源,且具有共同保守的结构域Ligand Binding Domain和DNA Binding Domain。经过生物信息学分析发现Hc-daf-12在捻转血矛线虫中的各个阶段都可以转录且在L3期转录水平最高。通过原核表达Hc-daf-12的截短蛋白Hc-DAF-12-LBD,并用纯化到的高特异性的蛋白免疫兔子获得多克隆抗体,用多抗定位到该基因在捻转血矛线虫肠道表达。最后成功用RNAi的方法研究了Hc-daf-12基因的功能,证明其在捻转血矛线虫的生长和发育中发挥重要的作用。  综上所述,本课题获得了捻转血矛线虫Hc-daf-12基因,并对该基因的结构和功能进行了研究,为探索捻转血矛线虫L3期滞育机制及后续为开发药物靶标提供理论依据。
其他文献
J亚群禽白血病是由反转录病毒科α肿瘤病毒属的J亚群禽白血病病毒(ALV-J)引起的以髓细胞瘤为主的肿瘤性疾病。我国于1999年首次从肉鸡中分离出该病毒,2004年从蛋鸡中分离出该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