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本文意在探讨在应用背侧钢板联合韧带重建方式治疗Myerson B、C型Lisfranc复合体损伤的临床效果,在Myerson B、C型Lisfranc复合体损伤的患者中在用背侧钢板跨关节固定复位骨折的同时,对断裂的Lisfranc韧带采用部分股薄肌肌腱重建修复,并在内固定保护下早期活动,拆除内固定后,移植的韧带继续发挥弹性固定作用。Lisfranc复合体损伤由于其较高的漏诊率及创伤后的严重并发症而逐渐被骨科医生所重视,在传统治疗Lisfranc复合体损伤中医生往往注重骨折的复位及中足解剖位置的恢复而忽略了对于Lisfranc韧带的重建,切开复位内固定术(ORIF)治疗的患者中有75%的患者矫正功能随着内固定拆除逐步丧失,且跖跗关节移位不可避免发生退行性改变。解剖复位被认为是Lisfranc损伤愈后的保证,但是内固定去除后复位丢失也一直是困扰临床医生的难题。本文意义在于应用内固定支持保护下重建Lisfranc韧带以达成腱骨愈合+恢复解剖结构,探讨背侧钢板联合韧带重建治疗Lisfranc复合体损伤的临床效果,为Lisfranc复合体损伤的治疗提供新思路。方法:分析自2015年2月份至2019年6月份河北大学附属医院Myerson B型、C型Lisfranc复合体损伤36例,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观察组采用背侧钢板联合Lisfranc韧带重建18例(男:12例;女:6例),对照组采用单纯背侧钢板方式治疗18例(男:10例;女8例),跟踪回访16-24个月,(19.36±2.642)。分别从:1、术前对照组及观察组VAS评分及手术时间对比;2、术后6个月拆除钢板前,对照组及观察组患足负重活动后VAS评分,AOFAS评分及优良率的对比;3、术后12个月对照组及观察组患足负重活动后VAS评分,AOFAS评分及二者优良率的对比;4、对照组6个月与12个月优良率对比,观察组6个月与12个月优良率对比5、对照组及观察组术后并发症对比。结果:Myerson B型、C型Lisfranc复合体损伤经过两种手术治疗后经过跟踪回访16-24个月,(19.36±2.642)。SPSS25.0进行数据统计学分析:(1)两组病例在性别、年龄、BMI指数、学历、职业、受伤原因、患足左右及术前基础病方面比较无统计学差异(P>0.05),两组资料具有可比性;(2)两组病例在术前VAS评分无统计学差异(P>0.05);手术时间上对比有统计学差异(P<0.05);(3)术后骨愈合时间及完全负重时间上对比无统计学差异(P>0.05);(4)术后6个月拆除钢板前,VAS及AOFAS评分;优良率对比无统计学差异(P>0.05);(5)术后12个月,VAS及AOFAS评分;优良率对比有统计学差异(P<0.05);(6)观察组及对照组分别6个月及12个月优良率对比有统计学差异(P<0.05);(7)术后并发症方面:中足僵硬对照组病例多于观察组有统计学意义(P<0.05),慢性疼痛对照组病例多于观察组无统计学意义(P>0.05),跖跗关节再次移位>1mm,对照组多于观察组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本研究通过对Lisfranc复合体损伤背侧钢板结合韧带重建治疗和单纯背侧钢板治疗进行术前、术中及术后的多方面对比,发现Lisfranc复合体损伤经过手术治疗均达到了良好的疗效,但是经过AOFAS、VAS评分及并发症分析,发现背侧钢板结合韧带重建治疗长期效果较好,中足灵活性及稳定性更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