毛木耳种质资源研究

被引量 : 13次 | 上传用户:linjiachou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毛木耳(Auricularia polytricha Sacc)食、药兼用,属真菌门(Eumycota),担子菌亚门(Basidiomycotina),异担子菌纲(Heterobasidiomycetes),木耳目(Auriculariales),木耳科(Auriculariaceae),木耳属(Auricularia),是我国主要栽培食用菌之一,其栽培菌株耳片肥厚,柔软可口,清脆鲜美,营养丰富,药用性平,味甘,有益气强身,活血,止血之功效。由于生态环境日益恶化,野生毛木耳越来越少,人工栽培行业管理混乱,使得毛木耳品种退化现象日益加重,病虫害滋生极其普遍。因此,对毛木耳种质资源进行收集与保存以及研究与利用具有重要意义。本文从同工酶以及分子水平对毛木耳种质资源进行了评价,并对供试菌株生产性能以及毛木耳在重金属铜的吸收条件方面作了研究。主要结果如下: 1.采用垂直平板聚丙烯酰胺凝胶电泳技术对毛木耳56个菌株酯酶同工酶的酶谱多样性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供试菌株有一定的遗传变异,检测到迁移率不同的10条酶带,各菌株分别具有1~6条酶带,共有26种酶谱类型。菌株被分成了8大群:第一群包括黄耳zh等34个菌株;第二群包括白背木耳等8个菌株;第三、第四群分别为黑木耳和915两个单独的菌株;第五群为99等4个菌株;第六群包括43等4个菌株;第七群包括50385和AP067两个菌株:第八群包括小上3和杂交34两个菌株。说明酯酶同工酶分析技术是鉴别种及品种以下菌株的有效手段。 2.用22个随机引物对来源不同的56个木耳菌株进行了RAPD分析。结果表明,所有引物的扩增产物DNA片断均表现出明显的多态性,供试菌株总共扩增出164条多态性片段,占总扩增片段的99%;供试菌株两两间遗传相似系数变化较大(平均GS值0.2143~0.8764)。采用系统聚类法中的类平均法,对供试菌株两两间的相似系数进行聚类,可将其分为四大类,各大类的类间和类内菌株的遗传变异程度较大,以Ⅳ类内各菌株间的最高(平均GS值0.3891),Ⅱ和Ⅲ类间的最低(平均GS值0.5887),表明遗传变异也较丰富(总平均GS值0.4918)。将RAPD技术应用于不同菌株间遗传差异的研究,具有反应迅速、不受外界环境条件影响、能从DNA分子水平上揭示菌株间遗传差异等优点。是一种快速准确评估木耳种质资源的有效方法。 3.采用ISSR技术对55个木耳菌株进行了检测与分析。从27条ISSR引物中筛选出适合毛木耳种质分析的17条ISSR引物。17条引物共扩增出155条带,多态性
其他文献
废旧轮胎催化裂解的研究是近年来人们一直关注和不断研究的一个重要课题,对于资源利用及环境保护具有重大意义。通过催化裂解的方式对废旧轮胎进行回收,国内外已进行了大量的
<正>本刊讯2015年1月15日,"落细落小落实"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高校辅导员论坛在北京师范大学举行。教育部思政司司长冯刚,市委教育工委副书记郑萼,北京师范大学党委
真核细胞的染色体分为异染色质和常染色质.异染色质的形成和传播是通过对组蛋白的甲基化、乙酰化的修饰,提供HP1的识别位点实现的.过去认为与异染色质结合的蛋白质是固定的,
本文通过考察、研究涉县林旺响堂石窟的历代摩崖碑刻题记,确证了北齐临水县治"松谷"位于今涉县固新镇,旁证了涉县复置的具体时间,可纠正《隋书.地理志》《读史方舆纪要》等著
风味物质微胶囊化是微胶囊包埋技术的一个重要分支。众所周知,风味和香气是食品产品的重要感官品质,在食品消费越来越崇尚色、香、味的潮流中,风味物质的微胶囊化,具有十分重要的
当前,中国正在进行着一场声势浩大的基础教育课程改革。在这场课程改革中,学生的主体性得到了大力弘扬,发挥学生主体性的问题成为了新课程改革关注的一个热点。而学生主体性在道
以通信工程项目全生命周期时限标准化研究为核心,梳理项目全生命周期各阶段基本流程、起点标志性触发事件及各环节流程衔接关系,通过科学论证,以定性和定量的分析方法,根据工
目前,有关茶陵书院的研究不是太多,个案研究很少,更缺乏全面系统的研究。本文从茶陵书院的缘起、发展、分类、师资、刻书、人才培养以及书院对社会的影响等层面,试就茶陵书院
社会环境的急剧变化给大学生带来巨大的心理冲击和震荡,在以人为本教育理念指导下,辅导员要采取有效沟通来了解学生、帮助学生。本文浅析了尊重、适时提问、倾听等沟通技巧在辅
平等问题,作为人类社会的永恒话题,在当今社会文化激烈碰撞和价值观冲突中,越来越受到大众的关注。恩格斯在《反杜林论》中对平等观作了较为全面的论述,蕴含了丰富的马克思主义平等思想。因此,研究《反杜林论》中的平等观成为当前人们解决社会平等问题的重要文本和理论遵循。立足于唯物史观的独特视角,以实现人类平等为目标,追溯恩格斯在《反杜林论》中平等观提出的历史条件和理论基础,有助于我们更好地理解恩格斯在批判杜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