渭河关中段雨洪地下调蓄模式研究

被引量 : 2次 | 上传用户:liming10060651088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渭河关中段地处我国干旱半干旱地区,水资源在时间和空间上分布极为不均匀,因此造成了区内洪水及雨水资源在丰水期泛滥、枯水期短缺,生态基流无法保证的状况。因此,为了保障渭河关中段枯水期河流的生态基流,调节区内水资源的时空分布不均,本文从区域尺度上全面分析了渭河关中段生态基流变化特征和雨洪利用条件;选定三个调蓄实例,采用野外试验与室内数值模拟相结合的方法,充分利用区内含水层对洪水及雨水进行地下储存和调节,着重从河流生态基流角度进一步对调蓄功能进行效益分析;并根据区域地质地貌和水文地质条件,总结了渭河关中段雨洪地下调蓄的三类模式与适用条件。结果表明:(1)渭河关中段生态基流的时空变化显著,水资源时空分布不均;南部秦岭山前、北部河流阶地及黄土台塬区均有适宜雨洪利用的地质地貌和水文地质条件。(2)金陵河河谷区水源条件充足,调蓄区入渗能力较好,调蓄空间较大,因此具备良好的洪水地下调蓄条件。通过野外引洪入渗实验结果及调蓄功能的数值模拟结果分析可知,调蓄区内地下水位对调蓄的响应程度不等且有一定滞后性;引渗洪水在下渗过程中,38.8%首先充满包气带,24.9%用于增加含水层的储存量,36.3%在含水层中运移了180天后增加了金陵河的径流量及基流量。因此,该调蓄实例能使调蓄洪水在地下含水层中储存较长时间,在补给含水层中地下水量的同时增加河流枯水期的基流量,这有效调控了水资源的时空分布不均,调蓄效果明显。(3)秦岭山前太平峪冲洪积扇区调蓄水源充分,入渗能力很强,储水空间巨大,具备很强的洪水地下调蓄条件。结合调蓄区内引洪回灌实验及调蓄功能的数值模拟结果,调蓄区渗透性能较强,回灌洪水随地下水流动,侧向排泄到太平河中,因此区内地下水位仅在沿水流方向上有所上升且幅度不大;回灌洪水在下渗过程中,22.52%首先充满包气带,8.09%用于增加含水层的储存量,其余69.39%随区内地下水仅运移了40天便排泄至太平河中,增加了太平河的径流量及基流量。因此,该调蓄实例能在较短时间内大量补给枯水期河流的基流量,调蓄效果显著。(4)黄土台塬区潜水含水层埋藏浅,可在一定厚度内形成巨大的储水和调蓄空间,同时,城市雨洪资源经过处理后可入渗到地下含水层中,因此岐山黄土台塬区具备很好的城市雨洪地下调蓄条件。调蓄区不同调蓄方案的数值模拟结果表明,当调蓄水源通过渗渠补给地下水时,河流的流量、基流量与水头的增加高度有一定的正相关性;适当延长渗渠长度,当调蓄水头增加同等高度时,河流流量与基流量的增加量明显增大。因此,该调蓄实例在增加含水层中的地下水量的同时,更加快了地下水向河流排泄,使调蓄区内河流的流量、生态基流量明显增大。(5)根据渭河关中段特有的水文地质条件,区内雨洪地下调蓄模式可分为以下三种:山间河谷型洪水地下调蓄模式、秦岭山前地下水库式洪水地下调蓄模式及黄土台塬区城市雨洪地下调蓄模式。以上研究成果不仅针对渭河关中段不同的调蓄模式对雨洪资源进行地下储存和调节,保障了枯水期河流的生态基流量并增加了地下水资源量,更是对干旱半干旱地区地表和地下水资源联合的可持续开发利用提供了重要的理论指导和工程实践依据。
其他文献
<正> 我研究中华民国史和中国国民党史三十余年,在努力完成国家科研重大项目的同时,坚持进行有关蒋介石的专题研究,陆续发表相关成果。其中一部分,收入《近代中国史事钩沉—
阐述了蓄热式燃烧系统 热回收系统的原理,以及通过在赣州铝厂熔铝炉上的设计、使用,证明该系统在熔铝炉上的应用是有效的。
<正>“兼善天下”办学理念既是兼善中学校园文化建设的动因和依据,也是办学行为的规范和标准。一、“兼善天下”与物质文化建设校园的物质文化包括建筑文化和环境文化,以及硬
反人道罪的最新审判实践,赋予罪刑法定原则崭新的时代内容。新近判决的Galic案和Gacumbitsi案,阐释了此罪中某些罪行的新概念,更加明确了若干法定构成要件。这不仅顺应了国际
简·爱作为文学中塑造的人物形象,无疑是成功的。在男权社会中,简·爱敢于反抗,敢于追求自己独立的人格,更敢于追求属于自己的爱情。她的这种个性魅力,可以说是一种独特的女
采购成本在项目总成本中占据重要地位,项目采购成本控制对企业最终利润形成具有"杠杆效应"。在采购理念日新月异的新形势下,如何正确认识项目采购成本问题并对不同性质的采购
本文分析探讨了闽江流域上游近年来频繁发生洪涝灾害的原因, 指出自然生态系统的脆弱性是导致闽江上游频繁发生洪涝灾害的潜在因素, 土地利用方式的比例不合理、森林生态系统的
介绍了多脉波整流变压器移相的实现以及延边三角形电压、移相角及匝数的计算方法,分析了基于此变压器的24脉波整流器的工作原理及特性,并利用Matlab/Simulink仿真验证了其有
1976年唐山地震造成装配式单层工业厂房严重破坏和倒塌的一个重要原因,是由于屋盖体系整体性差,在强烈地震下屋面板与屋架之间焊缝拉开,屋面板发生错动、散落,致使结构丧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