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郑板桥被称为“诗书画三绝”,他的美学思想也脍炙人口。他以个性鲜明、别具一格的风格和精神气息影响着同时代的画家并对后世绘画予以深远影响。
繁荣的经济带动着绘画市场的繁荣,市场的需求同时也影响着艺术家在艺术创作上自律性的发展,艺术家们常常会在一定程度上抑制自我的个性、调整自己的风格以适应市场需要。
为了博得盐商和大众的喜爱与支持,画家们努力使自己成为术有专攻的画家,这样作品才能更加引人注目和吸引人购买。例如金农早期也画竹,颇有“竹”名,郑板桥辞官回扬后,他为了不与之冲突,所以绘画题材逐渐转向了梅,后来成为画梅的专家。再比如李解的色彩表达,高凤翰的左笔画与指画,金农的“漆书”,个个都别开生面,这在客观上促成了扬州画家各有所长,错位发展,共同提高的良好氛围。
板桥的绘画作品之所以集中以兰、竹、石为表现的主要内容,应该说还与当时板桥所处的经济环境和市场需求分不开。当绘画作品成为商品进入市场进行买卖时,结果必然是你买什么我就画什么。自板桥开润例明码标价,文人商贾、茶楼酒肆等前来与板桥购“竹”时,郑板桥也只能根据要求画竹了。
板桥的润例是实质上是进一步推进了当时绘画商品化的进程。
郑板桥的绘画风格与题材受了经济因素的影响,以他特有的笔墨技巧专事兰竹,并且大张润格,把自己推向艺术革新的风口浪尖,以他那不羁的性格和深厚的艺术修养跨出这历史性的一步。同时,他在创作上也并未丧失本我的艺术追求,他绘画思想鲜明,尊重传统,反对陈陈相因,主张“胸无成竹”,作品无论竹石,均显瘦硬之神,深得峻峭之妙。
郑板桥独树一帜的绘画风格对当朝以及后世都产生了重大影响,是值得我们深入学习与研究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