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大庆外围葡萄花油田老区已进入高含水开发期,储层水驱低效无效循环现象严重,油井综合含水逐年上升,目前综合含水超过90%,且高含水井数逐年增多,对此油田普遍实施调剖、堵水等技术进行治理,取得了一定的效果,但随着油田开发的逐步深入,储层层间矛盾、层内矛盾更加突出,剩余油分布更加复杂,控水挖潜难度越来越大。单一措施治理效果和有效期受其影响逐年降低,一次实施后,在后续水驱作用下储层非均质性会再次加剧,产生新水驱高渗透带,油井含水再次上升,仅仅依靠一次性的、单一的油井堵水或注水井调剖等措施已不能满足油田开发需要。为此本课题提出根据葡萄花油田自身开发特点,开展多轮次双向调堵综合治理技术研究,探索适合大庆外围葡萄花油田高含水开发期的控水挖潜技术途径。本课题首先对所提出的注水井调剖与连通油井堵水双向配合治理思路进行了物理模拟论证,室内双向调堵叠加效果岩心试验表明,相同条件下,双向调堵效果好于单一堵水、单一调剖,这主要是由于调剖和堵水的双向作用下,注入水的流线将发生更大程度的扭转,从而扩大封堵区域,后续注入水在未封堵区域的流线变得更加密集,从而增大注入水对剩余油富集区域的冲洗,提高了中低渗透层的动用程度。然后,室内通过岩心物理模拟实验对调剖分批次进行的必要性开展了定性论证,在证明相同条件下调堵剂分三轮注入的调剖效果优于一轮注入的基础上,对其控水挖潜机理进行了分析。最后,按照分批次治理思路,现场试验以区块为单位进行长效控水挖潜,在水井压降曲线基础上,对区块非均质性进行相对量化评价,据此判断各轮次调剖时机、优选调剖井位、优化调堵剂用量,实现了根据油层的非均质性特点、开发阶段分梯次逐渐调整整体注采剖面的目的,从而带动区块整体开发效果的提高,现场试验应用取得了较好的经济效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