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文言文教学历来是语文教学中比较薄弱的环节,费时不少、成效甚微的状况由来已久。其效率低下的原因是多方面的,但究其主要原因,就是长久以来很多语文教师不研究文言文教学的策略和方法,只是简单“复制”教学参考书上的现成结论,然后“粘贴”到学生的头脑中去。长此以往,学生便养成一种惰性心理,自己不去欣赏、体味、感受经典作品,而是一味地等待教师将现成的结论“喂”给自己。这样做的结果是:一方面,学生的学习过程变成了被动接受的过程,缺少积极性和主动性;另一方面,教师教学的过程也是机械被动的,教师被教参牵着鼻子走,只起到“传声筒”的作用。这样,文言文教学势必步入恶性循环的怪圈,学生厌学,教师愁教,文言文本身所承载的辉煌灿烂的文化也在师生面前变得黯然失色,给语文教学乃至优秀传统文化的传承带来巨大的损害。《全日制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实验稿)(以下简称《新课标》)颁布后,使我们以往对文言文教学的诸多模糊认识逐渐变得清晰起来。《新课标》明确提出“诵读古代诗词,有意识地在积累、感悟和运用中,提高自己的欣赏品位和审美情趣”的要求,这是对文言文教学提出的新的要求。它将改变以往文言文教学中,教师重词句解释,轻文章思想感悟的教学模式。面对这种新的要求,探讨文言文教学策略问题就显得十分必要和迫切。本文试图就此做出一些探索。全文主要分为三部分:第一部分:教学策略及其在初中文言文教学中的意义。这一部分主要对教学策略的内涵加以界定,对其特点及重要地位加以阐释。在此基础上,就当前形式下研究文言文教学策略的重要意义加以分析和说明。第二部分:解读《新课标》对文言文教学提出的要求。《新课标》对文言文教学提出了不同于以往的新要求,这是我们在新的形式下研究文言文教学策略的主要依据,因此,有必要对《新课标》进行详细的解读。从中我们得出的结论是:文言文教学要重视学生的感悟和体验,要重视诵读和积累,并要达到一定量的要求,加强学生的文言语感,培养学生学习文言文的良好习惯。第三部分:初中文言文教学策略探究。在以上理论分析的基础上,我们提出文言文教学的五个策略。即品味涵咏,融入文本;科学记忆,扩大积累;深入探究,丰富情感;大胆想象,激发创造;强化练习,培养习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