含镁轻质高熵合金的第一性原理设计与晶粒尺寸预测模型

来源 :燕山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hhj9290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高熵合金(HEA)具有出色强度、硬度、韧性和热力学稳定性,在工程领域有着巨大的应用前景。传统高熵合金的组元元素多为过渡族元素,使得合金整体密度较大,限制了它的进一步应用;同时高熵合金形成机理的研究还不成熟,因此降低高熵合金密度,加深对高熵合金形成机理的认识,已成为该领域的重要研究方向。为实现高熵合金的轻量化与多样化发展,本文通过第一原理计算得到了含镁轻质高熵合金稳定结构,对其力学性质进行了研究。针对轻质合金的晶粒细化问题,提出了通过机器学习预测晶粒尺寸的方法。论文主要研究内容如下:首先建立了体心立方结构与和面立方结构的含镁轻质高熵合金模型,通过形成焓计算,筛选出结构稳定性最强的含镁轻质高熵合金结构MgAlAgNdSn;进一步研究了 Si元素的引入对含镁轻质合金力学性质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适当提高Si元素的含量有利于改善镁合金的塑性。其次,建立了含镁基轻质合金综合性能考量的标准,筛选出了综合性能表现良好的含镁轻质高熵合金结构MgAlAgErSi、MgAlAgGdSi和MgAlAgNdSi。最后通过总结归纳了适用于轻质合金形核与成长的晶粒尺寸模型以及各种模型的使用范围和优缺点。针对传统模型的局限性,提出了一种基于机器学习预测晶粒尺寸的方法,研究结果表明:训练集R2的均值为0.964,测试集的R2均值为0.809,比传统模型预测结果更好。本文对含镁轻质高熵合金MgAlAgXY的试探性研究,可以为高熵合金的设计与开发提供一些有益的指导;利用机器学习方法预测晶粒尺寸,可以加深对金属凝固与形核的理论,对轻质合金实现工业生产和工艺优化有一定的指导意义。
其他文献
期刊
拓扑量子态的研究是近年来凝聚态物理领域的热门课题,相比于厄米哈密顿量非厄米哈密顿量能够有效地刻画多种物理体系,非厄米系统中具有许多独特的特性,其中由非厄米趋肤效应引起的,导致系统体边界对应的失效是其主要特性,它导致了系统在开放边界条件下零能模的出现点和周期边界条件下的带隙闭合点不重合,开放边界条件下的本征态是局域在边界上的局域态而不是拓展态,相对应的非厄米拓扑边界态也无法由布洛赫哈密顿量中的拓扑不
学位
LED作为第四代照明光源,具有节能、使用寿命长、绿色环保、响应速度快等诸多优点,被广泛应用到各个领域中。但因其发散角度较大,LED并不能单独作为高照度光源,光学模组存在的散热问题和尺寸限制同样制约着高照度光源在微小区域内的发展。锥形光纤是一种拉锥处理的特种光纤,其轴向的渐变结构使其具有良好的聚光特性。本文采用单株LED光源与锥形光纤结合的方式,提出了一种获取微小尺度的高照度LED光源的方法。利用蒙
学位
报纸
随着量子力学的飞速发展,人们逐渐将物理学的范围扩展到非厄米系统。当系统的哈密顿量满足宇称时间对称性(Parity-Time symmetry,简称PT对称性)时,在一定参数范围内具有完全实的本征能谱。这一概念的扩展引起物理学家对孤子特性研究的关注,开始将PT对称概念应用在自旋轨道耦合-玻色爱因斯坦凝聚(spin-orbit-coupled Bose-Einstein condensate,简称SO
学位
目的:探讨微导管精准立体塑形技术治疗颅内动脉瘤介入栓塞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2021年3月—2022年6月丰城市人民医院收治的60例颅内动脉瘤患者,按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观察组(30例,行微导管精准立体塑形技术介入栓塞治疗)与对照组(30例,行支架辅助治疗)。对比两组神经功能缺损评分、生活活动能力评分、住院时长,手术前后可溶性细胞间黏附分子-1(sICAM-1)和中枢神经特异性蛋白(S100β)水
期刊
蛋白质是生物体的重要组成部分,在生物体的生命活动中发挥着重要的生物学功能,其结构-功能关系研究是分子生物学领域的核心问题之一。每一个蛋白质分子都具有独特的三维结构,而蛋白质的功能很大程度上依赖于其空间结构及其构象运动。如何从蛋白质的三维结构出发,预测其功能性运动,以及识别在功能性运动中发挥重要作用的关键残基,是一项有待深入研究的重要课题。弹性网络模型(Elastic Network Model,E
学位
近年来,全无机铅卤钙钛矿纳米晶(PNCs)已然成为光电子器件领域的明星材料之一。然而,PNCs在水分、氧气、光和热以及极性溶剂条件下会发生分解,导致发光性能急剧下降,极大地阻碍了它们的实际应用进程。基于此,本文分别采用8-羟基喹啉(HQ)、藻酸(AA)和多孔硅(KIT-6)作为封装基质与PNCs复合,制得了高稳定性的CsPbBr3纳米晶复合发光材料。系统地研究了不同封装基质对CsPbBr3纳米晶发
学位
目的 分析局部麻醉(LA)和全身麻醉(GA)用于微导管治疗未破裂颅内动脉瘤(UIA)的预后情况。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7年1月至2019年9月在贵州医科大学附属医院接受UIA微导管治疗的83例患者的临床资料。将纳入的患者分为GA组和LA组,采用Barthel指数(BI)和KPS评估神经功能结果,比较两组的BI评分、KPS评分、术后死亡情况、围手术期并发症情况。结果 术后当天、术后3个月、术后12个
期刊
目的 对比血管内微导管介入治疗与夹闭手术治疗脑动脉瘤的临床疗效。方法 选取我院66例脑动脉瘤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血管内微导管介入治疗)与对照组(夹闭手术治疗),各33例。比较两组患者手术指标、手术前后血清学指标,随访患者预后情况。结果 观察组术中出血量、住院时间少于对照组,住院费用高于对照组(P<0.05);两组患者血清VEGF、NF-kB术前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观察组低于对照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