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20世纪初英国对华东地区的外交政策的转变

来源 :四川师范大学 | 被引量 : 1次 | 上传用户:xiyouyou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本文依据对20世纪初的英国外交档案的分析,讨论英国对华东地区外交政策的转变。通过当时的历史事件,如巴黎和会、华盛顿会议、五卅运动和抵制英货运动;以及当时的历史人物,如英国驻华外交官的私密信函和事件参与者回忆录的整理归纳,探讨英国在经历一战后因衰落的国力和国内反战意识的影响,并且同时受到日、美等国对其在远东地区的威胁,为了保住英国在华最重要利益,而不得不改变其对华政策的真实原因。本文以20世纪初英国对华东外交政策为对象,以英国对山东和上海地区的外交政策为实例。对比研究了英国在巴黎和会上对日本侵略行径的纵容态度,和华盛顿会议上英国与日本维系着特殊的关系,实行既防范遏制它,又亲近维护它的外交政策。以及,对于20世纪初发生在中国的反帝运动,英国最初采取了暴力压制的强硬政策。而后英国着眼长远利益,决定采取让步的策略,以缓和与中国人民的矛盾,发表了标志英国对华政策发生变化的“圣诞节备忘录”。以此论证英国在20世纪初这一时期对华东政策的转变。通过分析英国在一战前后对华政策的变化,能够窥视到英国国力从世界首屈一指的地位到迅速衰落的轨迹,为研究世界格局重新调整提供了实例。对英国的对华外交政策由强硬到妥协的转变的深入考察可以看出,弱小的国家难以开展自主外交,一个国家的综合国力的大小决定它在世界上的地位。也可观察到,一个成功的外交政策的实施和执行,能够影响着国家的命运。可以使我们深度认识一战后资本主义国家外交政策的复杂性与多变性,改变过去将西方外交政策看成一成不变的形而上学观念,从而为当今中国制定灵活多变的外交政策提供历史借鉴。
其他文献
本文选取1949年以来公开发表的北宋多边形墓考古资料共计60余座为研究依据,在总结了以往关于北宋多边形墓形制、内涵、分区等方面研究成果基础上,进行新的研究与探索。论文首
酝酿于1930年代西北开发热潮中的《新青海》月刊由青海籍青年学生在南京中央政治学校创办,宗旨是对青海的教育、社会、政治问题进行调查、研究,以期国人关注,从而建设新青海。它
针对透平膨胀机整体叶轮叶片薄、扭曲大和叶片间隔小的特点,结合NX软件和五轴数控加工中心,实验验证了一种加工策略,从叶轮毛坯的成型到整体叶轮粗、精加工工艺参数的设置以
近代中国妇女解放运动是近代社会转型和现代民族国家构建的重要内容。自明末清初起,要求妇女解放的呼声和实践就一直没有停止过。近代先进知识分子更是在社会转型的风暴中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