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五味子为木兰科植物五味子Schisandra chinensis(Turcz.)Baill.的干燥成熟果实,具有收敛固涩,益气生津,补肾宁心的功效,经醋制后,能够增强其酸涩收敛、保肝护肝的作用,目前对其醋制机理的研究多集中在其醋制前后有效成分的变化,而醋制前后药代动力学的变化却鲜有文献报道。本论文以江苏省教育厅重大项目“中药醋制入肝效应及炮制机理研究(NO.09KJA360001)”为支撑,选取醋制五味子为研究对象,以五味子中含量较高的三种木脂素成分中五味子醇甲、五味子甲素和五味子乙素为研究指标,采用现代液质联用技术系统,从细胞和分子水平,对生醋五味子进行肝细胞摄取、药代动力学、组织分布和胆汁排泄等方面研究,阐明五味子在大鼠体内的变化规律,探讨五味子的醋制机理,指导生醋五味子及其制剂的临床科学合理应用。醋制五味子对肝细胞摄取的效应研究:运用MTT法测定生醋五味子提取物的细胞毒性。结果显示,生醋五味子给药后,细胞存活率均随药物浓度的升高先平衡后降低,提示五味子提取物在浓度达到一定程度时具有细胞毒性;在低浓度时细胞存活率超过了 100%,提示低浓度五味子可能会促进细胞的增殖;但从二者的趋势图看出,五味子经醋制后,细胞存活率高于生品,提示五味子经醋制后能够降低其细胞毒性,高浓度时更加明显。生五味子提取物给予肝细胞后,将细胞粉碎处理后,细胞中的五味子甲素和五味子乙素检测不到;而给予醋五味子提取物后,五味子甲素和五味子乙素能够被准确定量,提示五味子醋制后能够促进五味子中木脂素成分在肝细胞中的摄取,但是五味子中含量最高的五味子醇甲在二者中均未检测到,具体原因有待进一步探讨研究。五味子的药代动力学研究:建立了同时检测大鼠血浆中五味子中三种木脂素成分五味子醇甲、五味子甲素和五味子乙素的HPLC-MS分析方法,并对所建的方法进行方法学考察,结果显示,所建立的分析方法符合生物样品含量测定的指导原则,所测成分在测定的线性范围内线性关系良好,r>0.9990;拟合的房室模型说明五味子醇甲、五味子甲素和五味子乙素在大鼠体内的药代动力学均符合一室模型,估算的五味子醇甲、五味子甲素和五味子乙素的半衰期T1/2分别为1.95±0.26、8.30±3.36和5.31±0.68h;五味子醇甲、五味子甲素和五味子乙素的达峰时间Tmax分别为4.67±0.26、4.33±0.26和4.08±0.20h;五味子醇甲、五味子甲素和五味子乙素的Cmax分别为0.54±0.07、0.23±0.07和0.40±0.04 mg·L-1。从三者的药时曲线可以看出,三种成分均出现双吸收峰。醋制五味子对大鼠组织分布的效应研究:根据药代动力学测定结果,选择三个时间点取样(分布相、平衡相、消除相),建立了同时检测大鼠肝、心、脾、肺、肾组织中五味子中三种木脂素成分五味子醇甲、五味子甲素和五味子乙素的HPLC-MS分析方法,并对所建的方法进行方法学考察,结果显示,所建立的分析方法符合生物样品含量测定的指导则,所测成分在测定的线性范围内线性关系良好,r>0.9950;五味子中三种木脂素成分在大鼠体内组织分布比较广泛,大鼠的肝、心、脾、肺和肾组织中均有分布,其中主要分布在大鼠的肝和肺组织中,其次为肾和心,脾中的分布浓度较低,且在测定的时间中,五味子醋制后,三种木脂素成分在大鼠组织中的分布趋势发生变化,生五味子给药后,三种木脂素成分迅速在大鼠体内体内达到分布平衡,在测定时间呈下降趋势,而醋五味子给药后,三者分布缓慢,组织分布浓度呈现先上升后下降趋势,并且组织分布浓度高于生五味子给药组,提示五味子经醋制后,能够促进五味子中木脂素成分在大鼠体内的分布,延缓五味子中木脂素成分在大鼠组织中的达峰时间,延长有效成分在体内的驻留时间。醋制五味子对大鼠胆汁排泄的效应研究:大鼠灌胃给予生五味子和醋五味子后,均能促进大鼠的胆汁排泄,生品组和空白组比较有显著性差异,醋品组和空白组比较由极显著性差异,生品组和醋品组比较也有极显著性差异,说明五味子经醋制后能够促进大鼠的胆汁排泄。综上所述,本研究选择生醋五味子为研究对象,对其主要有效成分木脂素成分进行的肝细胞摄取、药代动力学、组织分布及胆汁排泄等方面研究,分别建立了检测肝细胞、大鼠血浆和大鼠肝、心、脾、肺、肾组织等生物样品中三种木脂素成分的HPLC-MS分析方法,结果表明,五味子经醋制后,能够降低细胞毒性,促进有效成分在大鼠组织中的分布,促进大鼠的胆汁排泄。本实验结果可以为五味子的醋制机理提供理论支撑,为传统中药炮制理论提供参考依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