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制造业作为我国经济发展的支柱,其发展质量决定着我国国际竞争力。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制造业得到爆炸式发展,但是在面对国内和国际双重压力下,人力资本、固定资产投资价格等低廉价格优势逐渐消失,导致我国制造业效率持续上升驱动力不足。制造业如何通过生产效率提升向高附加值环节移动,是值得思考的问题。我国制造业已无法单纯依赖传统生产要素累积投入的粗放式发展模式,需要高级生产要素投入来促进生产效率提升,向集约化发展转型,而这种转变正需要进口生产性服务业。生产性服务业内涵技术知识等高级生产要素,为制造业提供高质量中间服务产品,促使制造业效率提升。虽然我国生产性服务业进口增速较快,但在国际上不具有竞争优势,发展相对落后,尤其是专利特许权、保险金融等对制造业具有关键作用的生产性服务行业,现阶段满足不了我国制造业对中间服务投入的高质量需求,为寻求制造业生产效率持续增长的驱动力,实现中国制造业集约式转型升级,我国有必要从国外进口生产性服务业。在此背景下,本文采用文献分析法,并进一步对我国生产性服务业进口现状和结构进行分析,发现我国生产性服务业进口发展较快,细分行业进口增速和结构存在差异性,生产性服务业国际竞争力和进口份额存在结构性失衡,其中现代生产性服务业,特别是金融、保险、专利和特许权、其他商业服务国际竞争力低下,但是其进口份额依然保持较低份额,且和发达国家进口份额差距较大。通过C-D生产函数测度制造业全要素生产率,发现制造业行业人员工资、固定资产投资价格增速保持稳定,但制造业产值、制造业TFP增速却逐渐降低,反映我国现阶段制造业发展驱动力不足。在现状分析基础上,基于传统贸易理论、新贸易理论、新增长理论,从贸易效应(进口补充和竞争效应)、互动效应(中间要素投入、要素重组和溢出效应)二维角度探讨生产性服务业进口对国内生产性服务业影响,进而提升制造业生产效率的作用路径。通过2005-20]7年时间序列数据进行实证分析,发现生产性服务业进口对制造业效率具有显著的提升作用,生产性服务业进口每提高1%,制造业效率提高0.15%,同时制造业FDI和研究与开发投入增加、制造业企业数降低对制造业效率同样有正向影响。具体到细分行业,现代生产性服务业进口对制造业效率影响显著大于传统生产性服务业进口,另一方面,生产性服务业进口分行业中,运输服务、专利和特许权服务、保险服务、金融服务进口对制造业效率具有显著影响,其中专利特许权、保险、金融业影响最大,说明我国这些细分行业进口的必要性。基于以上分析得出的结论,针对性提出扩大生产性服务业进口,优化生产性服务业进口结构,推进金融保险服务建设,确定合理的开放水平,加大制造业研发投入,加大制造业FDI投入、合理促进企业间竞争等建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