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改革开放以来,特别是中国加入WTO以后,国民经济高速增长,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在国民经济高速发展的同时,中国全面的通货膨胀初现端倪:货币流动性过剩、以能源为主的原材料需求过高,国际的经济形势和国内的经济运行状况相互交织,国际市场原材料和商品价格的大幅上扬以及由此而产生的社会公众对物价上涨的预期,输入型通货膨胀加剧了国内物价水平上行的压力,直接影响到了企业的盈利情况。国内外复杂的经济形势表明,当前国内通胀的压力源自诸多因素的影响。从国内看,在CPI在的推动下,在一定时期内社会工资和成本水平是存在上涨趋势的,这会增加社会公众的通胀预期。不考虑08年世界经济危机的影响,作为上游产品的价格风向标,国内PPI涨幅在08年后的涨幅都达到了5%,上游工业产品的成本压力会进一步向消费领域传导。目前,我国货币投放量增速超过GDP增速20个百分点,根据历史经验,货币供给量的高速增长会传导至价格,增加通胀风险。从国际看,受到次贷危机的影响,世界主要经济体如中国和美国等,实行了刺激的经济政策,纷纷提供相对宽松的货币环境,从抑通胀转向保增长,而且随着金砖国家的工业化进程加快,对原材料和生产要素等资源需求巨大,由此导致国际商品价格迎来上涨趋势。近年来国民经济的发展情况说明了这样一个道理:通货膨胀不可避免。通胀对公司的利润有重大影响。在通货膨胀情况下,资产计量和财务会计信息会产生歪曲。首先,原材料价格会随物价水平的抬高而上扬,推动成本上升,隐性地缩小利润空间,不易被识别;第二,营业成本通常以历史成本计价,不能反映出业务发生时公司资产的现时成本,因而造成成本计量的偏差;第三,企业会计准则规定,金融资产、金融负债、投资性房地产等后续计量均采用公允价值模式,而除了真实和公允以外,它更强调的是一种现实市场条件,而在现实市场条件下的物价水平变动会对市场消费者的预期产生较大影响,造成资产公允价值的波动,由此带来的资产减值和转回等非经常性损益会对公司资产计量和利润带来重大影响,误导投资者的投资决策。鉴于此,我们有必要对相关的项目进行一定的处理,使之更能反映实际情况,提高会计信息的质量。本文包含了六个章节:第一章导论对本文的研究背景与意义、研究目的、研究思路与框架以及文章的贡献和不足进行了阐述,本文通过对传统能源类上市公司在通货膨胀情况发生时,对其会计处理带来的影响进行分析,解释企业资产计量和利润变动的情况,使财务会计提供更加真实的会计信息。第二章文献综述回顾了国内外一些专家学者的研究和观点。通过回顾发现,单独对通货膨胀、资产计量及其对利润的影响都已经进行过许多研究,不过从通胀成因、通胀下资产计量处理及其产生的损益结合起来解释该现象的研究并不多见,这也是本文研究的特点之一。第三章和第四章是对通货膨胀和资产计量及其对利润影响的基础理论的分析解释。主要用于说明现行经济条件下通货膨胀的成因与该条件下资产计量的变化带来的利润的变化的因果关系。第五章以中石油的案例分析说明通货膨胀对资产和利润的具体影响及二者关系。本章首先对中国能源资源的特点和格局进行了介绍,然后分析了国内石油行业的现状,得出了以该行业进行分析的典型性和代表性。然后以中石油为例,从其资产负债表中选比较典型且金额比率大的资产项目,区分为货币性和非货币性两类逐一展开分析和说明每类资产的具体计量及其带来的损益变化情况,并得出对当期报表总利润的影响。第六章根据上述理论和案例的相关问题,从会计信息相关性和可靠性的取舍、统一通胀衡量标准以及财务报告体系等方面作出改进以减轻或者避免通胀带来的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