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作为犹太裔美国作家,菲利普.罗斯(1933-2018)在他的创作实践中以话语为手段,字里行间流露着作家的政治责任感和文学使命感,不断启发读者文这一媒介所能够产生的伦理影响力。尽管罗斯从未公开承认自己是位犹太裔美国作家,但他一直活跃在犹太裔文学界,一方面叙述着犹太人的故事,另一方面也着眼于美国社会的问题与现状。罗斯的很多小说都围绕着半自传性的主题,聚焦于他自身作为犹太裔美国人所遭遇的伦理冲突。《人性的污秽》是罗斯美国三部曲的终篇,小说将个体命运中所遭遇的不安的、讽刺性的、悲剧的伦理悖论形象生动地展示在读者面前,包括种族歧视问题与政治正确的压迫,不合时宜的爱情与社会的道德制裁,战后的创伤与爱国情怀等。罗斯承担起使命,向读者呈现美国社会对他自身与他周围的人所造成的影响,并通过策略性的叙事技巧重构起他所相信的故事,敲击着每位读者的心弦,激发他们思考隐含在故事背后的社会问题。这篇论文将主要从叙事伦理学角度分析小说《人性的污秽》,包含故事层面的叙事伦理与叙述层面的叙事伦理。文章包括五部分—导言、主体三章和结语。导言部分将对作者菲利普.罗斯作简要的介绍,然后概述《人性的污秽》这部小说在国内外的研究批评现状,从而能够更好的了解作家和小说的背景知识。小说的第一章主要讨论叙事伦理学批评的发展历史,这个可以追溯到古希腊时期的道德批评。此外,该章节还谈及叙事伦理的主要概念,包括该领域比较显著的学者以及他们的批评理念。小说第二章聚焦于故事层面的叙事伦理学,讨论小说中出现的三个主要伦理冲突,以及罗斯对这些冲突的伦理倾向。小说的第三章谈论叙述层面的叙事伦理学,致力于分析罗斯采用何种叙事技巧来传递他的伦理意图。对叙事聚焦和叙事时间的处理都在反映着罗斯的伦理选择,即反叛传统的阶级化的伦理秩序,追求现代社会个体的真正平等与心灵的自由。而且通过分析隐含作者以及隐含作者与真正作者的动态互动,可以进一步帮助读者更好的理解罗斯在写作过程中的伦理立场。小说的结语主要聚焦于用叙事伦理学分析《人性的污秽》的最终目的,即一方面理解作者的伦理立场从而更好的理解这部小说,另一方面通过叙事技巧,伴随处于同样悲惨境遇中的读者,向他们呈现一个痛苦与希望并存着的现代性故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