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原脱适应期血液学与神经系统相关指标的改变及机制研究

来源 :第四军医大学 | 被引量 : 2次 | 上传用户:luhy1123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众所周知,长期生活在平原地区的人群抵达高原地区后,由于所处氧环境的改变容易发生高原反应(high altitude reaction,HAR)如高原肺水肿、脑水肿等,轻者会产生发绀、头晕、疲倦、胸闷、气短、四肢无力等症状,严重者则出现头痛、恶心呕吐、呼吸困难甚至昏迷等。然而,世居高原人群或者久居高原地区的移居人群抵达平原后人体也会产生一系列的代偿适应性改变,从而出现头晕、乏力、嗜睡、心悸、胸闷、气短、纳差以及睡眠障碍等“脱适应症状”,也称“高原脱适应反应(high altitude de-acclimatization reaction,HADR)”。目前,对于HADR的研究尚处于初级阶段,现有研究多集中于对HADR各系统症状的描述或发病率的报道,而对于脱适应期各系统的病理生理改变机制、变化规律、对人体的影响及防治措施尚未有明确的研究。本论文首先通过对世居高原正常人及高原颅脑肿瘤患者在抵达平原后血液学及心电图等检查结果分析,探讨在脱适应期人体血液学及心率等改变及其对世居高原人在平原地区手术的潜在影响,对有效的预防和降低高原患者在平原地区手术风险及手术后并发症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再通过建立高原低压低氧动物模型,系统、全面的对脱适应期血液学以及中枢神经系统(central nerve system,CNS)相关改变如血脑屏障(blood brain barrie,BBB)通透性、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ascular endothelial growth factor,VEGF)、脑微血管密度(brain microvessel density,BMVD)及低氧诱导因子(hypoxia-inducible factor,HIF)等的改变及变化规律进行分析研究,旨在为HADR的发病机制、预测和防治,维护高原人群返回平原后的身心健康提供一些科学依据。基于此,本论文将从以下5个部分进行探讨。1.高原世居者至平原后血液学及心电图的改变及意义本实验筛选2012年11月来西京医院的久居西藏阿里地区人群(平均海拔4500m)作为研究对象,在其抵达平原后第2天(day,d)对其进行血液学以及心电图检查,并选择来西京医院门诊体检中心的年龄、性别比例及工作性质等因素与其大致相同的本地人(平均海拔400m)作为对照组,结果显示高原人群红细胞(red blood cell,RBC)、血红蛋白(hemoglobin,HGB)、血细胞比容(hematocrit,HCT)及纤维蛋白原含量(fibrinogen,FIB)较对照组明显增高(P<0.05),血小板(blood platelet,PLT)及心率(heart Rate,HR)则较对照组显著降低(P<0.05)。提示久居高原人群抵达平原后血液学指标如RBC、HGB、HCT、PLT、FIB以及HR与平原对照组比较存在明显的差异,应作为脱适应期的监测指标。2.世居高原颅脑肿瘤患者至平原后血液学指标的改变及对手术的潜在影响严格纳入标准下筛选我科收治的45例来自青海省高原地区(平均海拔3245m)的颅脑肿瘤患者,并选择来自本地(平均海拔400m)的颅脑肿瘤患者45例作为对照组,探讨手术相关的血液学指标差异及其对在平原地区手术安全性的影响。结果发现手术前高原组的RBC、HBG、HCT水平明显增高(P<0.05),PLT水平显著降低(P<0.05);而高原组术后3d的RBC、HBG、HCT水平较术前下降(P<0.05),高原组PLT水平术后3d天较术前增高(P<0.05),而上述指标在平原组未有明显改变。表明久居高原颅脑肿瘤患者抵达平原后血液学部分指标和平原患者存在差异,而这些改变可能会对手术造成一定的影响,如术中或术后的出血倾向等,应高度重视这些改变以降低高原患者在平原手术的风险。3.实验性低压低氧大鼠返回平原后血液学指标的改变及规律在前期实验的基础上通过高原环境模拟仓建立高原低压低氧大鼠模型,进一步对其在返回平原后血液学指标的改变及变化规律进行了研究。结果显示实验性低压低氧大鼠返回平原后RBC、HBG、HCT水平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随返回平原时间延长逐渐降低,PLT、凝血酶原时间(prothrombin time,PT)及部分活化凝血酶原时间(activated partial thromboplastin time,APTT)则较对照组降低或缩短(P<0.05),而且随返回平原时间的延长而升高,但在返回平原30d时上述指标仍与对照组存在差异。提示高原模型组血常规及凝血功能在返回平原后均发生了一定的改变,并随返回平原时间的延长呈恢复性改变的过程。4.实验性低压低氧大鼠返回平原后BBB的改变及意义采用伊文氏蓝(evans blue,EB)示踪结合脑组织EB定量的方法对低压低氧大鼠模型进行BBB通透性的检测。结果显示模型组在返回平原1d时脑组织EB含量明显高于平原对照组(P<0.05),随着返回平原时间的延长模型组脑组织EB含量呈逐渐下降的趋势,与返回平原时间呈显著负相关(r=-0.898,P<0.05),提示高原低压低氧环境对BBB有一定的损伤,导致其通透性增加,随着返回平原时间的延长BBB通透性逐渐恢复,而脱适应期出现的一些神经系统症状可能与BBB损伤有关。5.实验性低压低氧大鼠在脱适应期HIF-1α、VEGF及BMVD的改变及意义采用免疫组化技术检测模型组大鼠脑组织BMVD、VEGF及HIF-1α在返回平原后的表达情况。结果发现在返回平原第1d模型组大鼠BMVD明显增高,VEGF及HIF-1α也呈明显高表达(P<0.05),而随着暴露在平原时间的延长脑组织BMVD、VEGF及HIF-1α的表达水平逐渐下降并存在显著相关性。结果表明在返回平原后模型组大鼠脑组织BMVD、VEGF及HIF-1α均呈现缓慢恢复性改变的趋势,脱适应期BMVD的改变可能与VEGF及HIF-1α表达水平的降低有关,而BMVD、VEGF及HIF-1α均可作为脱适应期CNS改变的监测指标。
其他文献
目的:探讨三种麻醉方法对血流动力学的影响差异;探讨三种麻醉方法麻醉后苏醒情况以及术后并发症;探讨三种麻醉方法的花费;观察三种麻醉方法对术后肝肾功能有无影响。 方法:选择
背景 子宫内膜异位症(endometriosis,EMs)是妇科的一种常见病和多发病,且发病有逐年增高的趋势。研究表明免疫因素、遗传、环境因素及激素改变等与EMs发生发展密切相关,但其
研究背景:近年来,甲状腺疾病的发生率逐年升高,特别是甲状腺功能亢进症(简称甲亢)的发生率达1%,放射性核素131I以其疗效确切和复发率低被越来越多的患者和临床医生认可。而且,131I
目的:观察脑缺血预处理和大剂量地塞米松(Dex)预处理对脑缺血再灌注损伤的保护效应及三叉神经诱发电位(TSEP)的变化,探寻更为有效的脑复苏的防治方法及检测手段。 方法:40只W
目的:观察亚低温(Mild hypothermia)在治疗创伤性重型颅脑损伤过程中对颅内压的影响;观察亚低温治疗在创伤性重型颅脑损伤过程中对血清中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及白介素-6(IL-6)
目的:将冷冻前后及培养前后人胎儿卵巢组织埋植入去势BALB/c-nu/nu裸鼠体内,通过观察受体阴道脱落细胞的变化、埋植卵巢及受体子宫内膜的组织学改变、受体血清雌二醇水平,判断胎儿
研究背景及目的室间隔缺损(Ventricular Septal Defect,VSD)是最常见的先天性心脏病,总发病率占先天性心脏病的20%左右,房间隔缺损(Atrial Septal Defect,ASD)的发病率仅次于室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