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为独立预后因子TEAD4促进膀胱癌上皮间质转化的机制研究

来源 :中国医科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ajdpwsy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膀胱癌(Bladder Cancer,BLCA)是全球第十大的恶性肿瘤,在泌尿系统肿瘤中其发病率高居第二位。在BLCA的初期诊断时,大约70%的患者被诊断为非肌层浸润性膀胱癌(Non-Muscle Invasive Bladder Cancer,NMIBC),而其余30%左右患者则诊断为肌层浸润性膀胱癌(Muscle Invasive Bladder Cancer,MIBC)。虽然BLCA的多种联合应用治疗可显著提高患者的预后,但转移性的BLCA通常无法治愈,其患者的5年总生存率仅为15%。因此,迫切需要寻找导致BLCA恶性转移的关键因素,这对于更好地诊治BLCA尤为关键。上皮间质转化(Epithelial-Mesenchymal Transition,EMT)是细胞从上皮转换为间质形态的谱系转化过程,表现为上皮标志物的减少以及间充质标志物的增加,通过这种转换过程,细胞获得了移行能力及侵袭潜能。目前已充分证实,EMT与肿瘤细胞的侵袭及迁移密切相关。在膀胱癌中的一项分析表明,EMT是导致NMIBC到MIBC转换的关键生物学过程。TEAD4作为TEAD家族的成员之一,在肿瘤中多呈高表达并与患者的不良预后相关。本研究应用TCGA数据库分析发现EMT是引起BLCA不良预后的关键生物学过程,且TEAD4与BLCA的EMT过程密切相关。同时,KEGG分析提示在该过程中PI3K/AKT通路起到重要的调控作用。因此,我们在前期生信分析的基础上,进一步研究TEAD4在BLCA侵袭转移过程中潜在的生物学功能及作用机制,研究方法:1.应用TCGA及GTEx数据库筛选BLCA肿瘤与癌旁间的差异表达基因(Differential expressed genes,DEGs),通过KM及Uni Cox筛选具有预后价值的DEGs;应用Multi-Cox筛选具有独立预后价值的临床病理特征并构建BLCA的预后风险模型,GSEA预测导致BLCA不良预后的分子机制。2.应用TCGA数据库及组织芯片的BLCA样本分析TEAD4在肿瘤与癌旁间的表达差异,以及其在不同病理分期分级样本中的表达情况。3.应用CCK8及克隆形成实验检测敲低及过表达TEAD4对BLCA细胞增殖能力的影响;通过划痕修复实验及Transwell实验检测敲低及过表达TEAD4对BLCA细胞侵袭迁移能力的影响。4.应用Western Blot测定TEAD4敲低及过表达对BLCA细胞EMT及侵袭相关标志物的影响。5.通过提取TEAD4相关差异基因进行KEGG富集分析,明确起主要作用的关键通路,Western Blot验证通路相关蛋白的表达情况;在膀胱癌细胞中加入PI3K/AKT通路抑制剂后,划痕修复实验及Transwell检测其对细胞侵袭转移的影响,Western Blot检测对EMT标志物的影响。6.在过表达TEAD4的细胞中加入PI3K/AKT抑制剂LY294002,在敲低TEAD4的细胞中加入PI3K/AKT激活剂740Y-P,划痕修复实验及Transwell检测其对细胞侵袭转移的影响,Western Blot检测EMT标志物的变化。7.通过构建裸鼠肺转移模型检测敲低TEAD4对BLCA侵袭能力的影响。结果:1.EMT是导致BLCA患者预后不良的关键因素;FASN、IGFL2、PLOD1和TEAD4可作为BLCA的独立预后因子,其中TEAD4与EMT的相关性最强。2.TEAD4在BLCA组织中呈高表达并与分期分级呈正相关。3.TEAD4不调控BLCA细胞的增殖,但可显著促进BLCA细胞的侵袭转移及EMT。4.KEGG富集分析结果提示PI3K/AKT通路显著富集,TEAD4可调控PI3K/AKT通路活性;PI3K/AKT通路可调控BLCA细胞的EMT及侵袭转移。5.回复实验结果表明,PI3K/AKT通路在TEAD4对EMT的调控过程中起到关键作用。6.TEAD4可在体内水平促进BLCA细胞的转移。结论:1.EMT是导致BLCA患者预后不良的关键生物学因素。2.TEAD4可作为独立预后因子并通过PI3K/AKT通路促进BLCA的EMT。
其他文献
目的:研究艾司氯胺酮与右美托咪定对小儿腺样体扁桃体切除术后躁动的影响,为临床用药提供循证依据。研究方法:选择择期行腺样体和腺样体扁桃体射频温控消融治疗术患儿70例,性别不限,年龄3~6岁,随机分为D(右美托咪定)、E(艾司氯胺酮)两组,各35例。常规快速诱导后行气管插管全身麻醉,静脉吸入复合麻醉维持。D组手术开始时,微量输注泵静脉泵注右美托咪定0.5ug/kg,10分钟泵注完成;E组手术结束时静脉
学位
目的:探讨遗传学分类中各新亚型的临床及分子生物学特征,为精准的临床分型及靶向治疗提供依据,以提高对儿童BCP-ALL的诊治水平。研究方法:将2018.11-2020.07于深圳市儿童医院确诊并治疗的急性B前体淋巴细胞白血病患儿入组本次研究,所有患儿均已完成二代测序检查,根据检查结果将入组患儿归类为不同亚型,综合不同亚型患儿的临床及分子生物学资料,利用SPSS 24.0软件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共收
学位
期刊
光刻图形化工艺对芯片制造乃至于现代信息技术的发展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随着微电子器件关键尺寸的持续微缩,芯片制造工艺日益演进,迫切需要立足国内产业现状,开发用于先进工艺节点的下一代光刻工艺。导向自组装(DSA)光刻技术是一种基于热力学微相分离的图形化工艺,具有高通量、高分辨、低成本的特点。本文提出结合深紫外(DUV)光刻技术在引导图形的基础上开发应用于高端芯片制造,与产线兼容的亚十纳米DSA光刻技术
期刊
目的:前列腺癌(prostate cancer,PCa)是发生在前列腺的上皮性恶性肿瘤,是男性泌尿生殖系统最常见的恶性肿瘤。随着疾病发展进程,前列腺癌患者大多会发生转移并侵袭到其他部位。通常采用前列腺彻底根治术或者雄激素剥夺疗法(androgen deprivation therapy,ADT)对患者进行治疗,然而随着时间推移,大多数患者最终发展成更加难治愈的去势抵抗性前列腺癌(castratio
学位
目的:NPM1作为一种广泛存在于各种细胞内的核仁磷酸蛋白,主要参与核糖体的合成,近年来NPM1的其他功能也受到广泛关注,例如参与中心体的复制。早期研究表明,NPM1缺失可以导致小鼠胚胎成纤维细胞的中心体数目异常,并且NPM1纯合敲除可以导致小鼠胚胎死亡;然而,随着实验技术的不断发展,对中心体复合物进行蛋白组学分析鉴定,却并未鉴定出NPM1。因此,本研究对NPM1是否参与中心体的复制过程进行了探究。
学位
背景:下颌第一年轻恒磨牙因疼痛控制问题一直是儿童临床口腔治疗中的难点,而良好的口腔局部麻醉是治疗成功的关键之一。文献报道不同局部麻醉方式注射时疼痛程度和麻醉成功率存在较大差异。舒适且有效的局麻技术一直是口腔医生追寻的目标。目的:评价使用STA(Single Tooth Anesthesia,STA局部麻醉治疗仪)四种不同注射方式在治疗下颌第一年轻恒磨牙注射过程中的疼痛程度和麻醉效果,以期为临床提供
学位
目的:卵巢癌是妇科恶性肿瘤死亡的最常见原因之一,原发性或获得性顺铂耐药在卵巢癌治疗过程中经常发生。肿瘤干细胞(cancer stem cells,CSCs)倾向于在化疗后形成一定的疾病残留和复发风险。最近越来越多的研究发现,肿瘤细胞重新编程其代谢的能力和CSC的维持都与化疗耐药性有关。因此,深入研究卵巢癌的代谢重编程与CSC的维持分子机制,将有助于为临床治疗耐药提供新的解决方案,进一步提高卵巢癌患
学位
目的:异基因造血干细胞移植(allogeneic hematopoietic stem cell transplantation,allo-HSCT)已广泛应用于非恶性难治性血液病、恶性血液病等疾病的治疗。应用allo-HSCT的早期并发症急性移植物抗宿主病(acute graft versus host disease:aGVHD)对患者预后产生重要影响。目前对CD28及CTLA-4表达变化与发
学位
目的:白细胞介素6(Interleukin-6,IL-6)由单核细胞和M1型巨噬细胞(主要参与促炎反应)产生,作为宿主防御策略的一部分,发挥清除感染细胞的功能。NF-κB信号通路由IκB激酶,IκB蛋白以及NF-κB二聚体组成。在炎症早期,细胞内IκB激酶被激活,导致IκB蛋白磷酸化后泛素化降解,NF-κB二聚体进入细胞核后对IL-6的转录发挥较强的调控功能。Hippo信号通路是近年来发现的一条进
学位